新黄河记者:任晓斐 石晓丹 刘杰 刘瑞祥
经历了前一天泉水节诗词擂台赛的激战,8月14日下午,大明湖北岸的自然广场上,诗词爱好者云集,或踊跃报名,或一旁观战,热闹非凡。本场比赛延续前一天未完的“战局”,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擂主3次易主,30位选手轮番上台,有人满意离开,有人遗憾散去,更多地表达出依依不舍。“下次比赛什么时候?”“这样的比赛应该多搞!”“看不够,根本看不够!”“比不够!根本比不够!”
“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从中华“二安”诗词大会、“二安”文旅节到“泉”在济南过五一·“诗城词都”对诗擂台赛,再到如今的泉水节诗词擂台赛,每一次诗词活动都引发市民游客的追捧热潮,这背后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更是无数济南人、济南游客的诗意人生和热爱坚持,接力续写着济南“诗城词都”的美名。
泉城诗词高手都来了
“昨天的擂台赛太精彩了,济南诗词圈里已经传开了,还有很多外地的朋友发微信问后面还有没有比赛。”新黄河记者在活动现场发现,前来报名的选手中有不少诗词圈里的“老熟人”。
五一期间,王慧就参加过“诗城词都”对诗擂台赛超然楼赛区的比赛,并且入围了决赛。作为此次擂台赛首日的最后一位擂主,王慧在坚守5轮后,遇到了颇具实力的选手刘兰景。经过第一环节的激烈比拼后,王慧在第二轮遗憾败下阵来。赛后,她对新黄河记者说,“对手很厉害,有点紧张了。”同时也表示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竟然成了擂主,“能坚持这么多轮,我已经很满意了。”王慧露出喜悦的神情。
对于战胜自己的刘兰景,王慧表示,“她有很丰富的积累,也很有临场经验,可以称得上是今天诗词擂台赛上最耀眼的一颗星。我会弥补盲区,不断学习。期待在以后的诗词擂台赛上再次遇到刘兰景老师,狭路相逢勇者胜,到时候我会努力战胜她的。”王慧笑着说。
刘兰景曾经登上《中国诗词大会》,退休后从河北定居济南,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了济南诗词圈里公认的高手,在今年五一期间的“诗城词都”对诗擂台赛超然楼赛区,刘兰景也曾多次登台,凭借出色的发挥威胁擂主地位。而这一次,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擂主。
赛后,刘兰景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连连称赞:“现在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古诗词,这样的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有利于古诗词文化在青少年中间的传承。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最浓缩的文学艺术形式,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古诗词,感受古诗词蕴藏的中国之美,不仅是文字之美,还有音韵美,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地的山河壮美。”
刘兰景与路静是老年大学的同学,两人都喜欢诗词,平时也少不了切磋,两位在现场的对决你来我往,极具观赏性,在长达8分钟飞花令后,路静险胜,赢得擂主。路静介绍,退休前是护士,从初中就喜欢诗词,没事就喜欢看诗词类的书籍和节目,现在诗词储备量有800到1000首,这是她第一次当上擂主。“我感到很幸运,也受到很大的激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尤其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接下来看小孩哥、小孩姐的
除了诗词高手们的实力对决,从幼儿园到大学生的各路小孩哥、小孩姐一一亮相,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自平阴二中的苏子恒,暑假后将上五年级,和妈妈来大明湖游玩时偶遇诗词擂台赛,从小就喜欢诗词的他立刻上前报名,虽然没能撼动擂主地位,但出色的表现还是给大家留下了印象。苏子恒表示,他6岁开始喜欢上诗词,目前有500多首诗词储备量,最喜欢的诗人是苏轼。他不仅喜欢朗读、背诵诗词,还能写诗词。“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诗词比赛,如果能克服紧张,还能发挥得更好。”有了这次经验,他说,回去以后会继续学好古诗词,有朝一日再来比赛。
6岁萌宝陈希玥在13日打了一场后仍觉不过瘾,追问主办方:“什么时候还有?我还来!”果然,14日的擂台赛现场又看到了她的身影。这一次,陈希玥在“对答如流”环节,应对沉着,反应灵敏,引得观众忍不住“姨母笑”,不过最终折戟第二关。陈希玥说,第一天参加完比赛,她觉得特别好玩,所以今天求着姥姥和妈妈带她再来比一次,“太好玩了,我还想再比一次”。
5岁的蒋守正也是第二次参加诗词比赛,上次还是“诗城词都”对诗擂台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诗词储备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一上台,他就很自信地和主持人说:“我能背71首诗了,上次还是42首。”诗词储备增加了近30首,台风也越发稳健,在遇到不会的题的时候,蒋守正主动问台下观众:“你们愿意给我一次机会吗?”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成功闯过了第一关。不过,当被主持人问到是否还继续挑战时,小孩哥见好就收:“不要了,不要了!”潇洒离去。为什么不继续第二关?蒋守正坦率回答,“我怕钱减少了!”对于这笔奖金,小孩哥早有打算,立马带着另外两位小朋友换了三杯酸梅汁。
泉水节诗词擂台赛上,12岁少女张恩瑜与擂主王慧你来我往,直至活动结束仍是难分伯仲,只好相约来日再战。14日,两位如约赴战,以“湖”字飞花,多个回合后,张恩瑜拜下阵来。下台后的张恩瑜立刻调整心态,取了号码决定再战擂主,最后经过数分钟的飞花令攻擂成功,现场观众不禁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站”终于登上擂主,张恩瑜的妈妈谦虚地表示,“比较幸运,我们在家里经常会‘飞’动物。”张恩瑜则说,自己4岁时看《中国诗词大会》便被诗词的魅力吸引,并励志参赛。8年走下来,目前积累的诗词达六七百首,“希望有一天能够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在众多的参赛者中,刘孔新锐尽管没有登上擂主,仍收获了不少关注。她是一位热爱诗词的海外留学生,只有放假才有机会回国,恰巧赶上比赛自然不能错过。刘孔新锐说,自己喜欢诗词有两个原因,一是受《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影响,另一个是在留学期间,中国古诗词“救”了她。“在学英语快学吐了的时候,看到中国诗词,瞬间感觉亲切,也就深深爱上了这种特别优美的语言。”她说,中文有着其他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意境美。
对于自己的表现,刘孔新锐觉得是“运气不太行”。“昨天看别人比赛,似乎那些题目自己都会,轮到我的时候,抽到的题就挺难。”她说,也与自己文学知识储备不足有关。但她表示,自己会好好准备,明年再战。
比赛结束,刘孔新锐拉住了终极擂主张恩瑜,请她跟自己飞一次“花”。“我一直想要进入飞花令环节,但从昨天到今天,3次挑战都未成功,希望能过过瘾。”
夜幕降临,散开的人群涌向即将亮灯的超然楼。我们相信,诗词也是一道光,在未来很长的日子里,将点亮更多济南人的生活。
摄影:王汗冰 黄中明 校对:高新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