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近日,“大树漱玉”药房在济南投入运营,历下花园路店和历城悦立方店自“五一”期间已试水迎客,并计划于6月1日正式开业。这个由台湾知名连锁药局大树集团与本土零售药企漱玉平民(301017.SZ)合资打造的新品牌,为济南市民带来了融合两岸特色的健康产品与服务,也是在医药零售行业普遍面临政策调控、利润下滑及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寻求新增长点和转型路径的清晰信号。
“新零售”概念下,母婴与宠物经济能否撑起药房新场景?
大树漱玉历下花园路店与历城悦立方店自“五一”期间启动试运营后,以其“全家人全身呵护的国际健康选品店”的定位吸引了市场关注。5月20日下午,新黄河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其产品结构力求多元,不仅涵盖常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还将纸尿裤、奶粉、护肤美妆、个人洗护乃至宠物用品纳入陈列。这一布局显然超越了传统药店的经营边界,意图打造一站式健康生活消费场景。
据店员介绍,部分从台湾直采的保健品和特色产品,如“金门一条根”,凭借其独特性,销量不错。为提升顾客的到店体验,门店在设计上强调宽敞明亮,并引入了部分台湾主管参与管理,试图在服务细节上体现差异化。开业初期的“1元排队价”等营销策略也为门店积攒了初期人气。
但大树漱玉的“新零售”探索之路并非坦途。在社交平台上,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医保支付。店员坦言,医保卡支付功能仍在报批中,预计本月底或下月初方能开通,这对依赖医保购药的客群造成了短期不便。等医保支付开通后,只能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
同时,受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部分备受期待的台湾药品和保健品无法直接在门店内现货销售,顾客需通过线上小程序下单购买后等待邮寄,尽管店员承诺“能保证和台湾是一模一样的,价格也基本相同”,宣传单页也强调跨境商品与台湾同价,但这增加了购买的复杂性和等待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大树漱玉引入母婴和宠物用品等品类,是近年来药店多元化经营的一个缩影。随着“它经济”的持续增长,药店希望通过这些高频消费品类吸引年轻客流,提高顾客黏性及客单价。但大树漱玉“专业服务+多元品类”的运营模式能否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核心“痛点”,并将新增品类有效转化为持续盈利点,仍待市场检验。毕竟,消费者或许早已通过其他成熟的电商平台或专业母婴、宠物店接触到同类产品,大树漱玉在这类非药领域面临的竞争不容小觑。
漱玉平民的“深水突围”,业绩压力倒逼多元化与数字化加速
大树漱玉的落地,正值其重要股东及运营合作方漱玉平民面临严峻业绩考验的时期。根据漱玉平民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70亿元,同比增长4.13%,但归母净利润却巨亏1.8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1.90%,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净利润分别亏损0.37亿元和1.76亿元。公司将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于行业政策调整、医保监管趋严导致客流下降及合规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白热化和线上电商分流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冲击。传统优势品类如保健食品及健康器械的销售占比在此期间亦出现明显下滑。
面对困境,漱玉平民正积极寻求自救。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呈现回暖迹象,实现营业收入23.79亿元,同比微降2.4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562.39万元,同比增长143.85%。这初步表明公司通过优化亏损门店、调整经营策略等措施,盈利能力开始有所修复。
在5月16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漱玉平民详细阐述了未来的盈利增长策略。规模化扩张仍是基础,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在多省共拥有门店8916家,包括直营4353家、加盟4563家,未来将通过自建、并购、加盟、联盟等多元模式加速网络布局与区域渗透。
新零售与数字化转型被置于核心地位,公司计划依托自研PDA、薪酬计算器、智慧巡店系统及“玉荐”收银台智能推荐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提升全域运营效率和顾客服务体验。自有品牌建设与多元化品类拓展也是关键,2024年漱玉平民自有商品销售同比增长9%,占零售总额超13%,未来计划开发轻养生、美护等年轻化产品线,并引入母婴用品、跨境药品、健康器械等。大树漱玉的推出,正是其在多元化品类拓展和新零售模式探索上的重要一步棋。
从卖药到“大健康管家”,连锁药房的多元化“变形记”
漱玉平民的转型探索并非孤例,而是整个医药零售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近年来,面对药品集中采购范围扩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双通道”政策落地、门诊统筹推进等对传统药品销售利润空间的持续挤压,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国内大型连锁药店纷纷加速了多元化经营布局的步伐,力图从传统的“药品销售终端”向综合性的“健康服务平台”进化。
记者梳理发现,这条转型路上,部分品牌尝试“药店+X”复合业态。健之佳(605266.SH)早已布局“药店+便利店”(之佳便利店)、健康体检中心等业态,打造“健康+便利”场景。其2024年财报显示,个人护理品销售收入增长显著,并积极引入进口保健食品和独家代理品种。
一心堂(002727.SZ)于2022年启动“一心便利”项目,在云南、四川等地试点“药店+便利店”,引入美妆、食品、奶粉等。其甚至跨界引入彩票业务,2024年上半年彩票销售额即达6562万元,意在通过高频业务带动客流。
有些药店选择通过非药品类商品进行战略性扩充。益丰药房(603939.SH)在其2025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将大力拓展维生素矿物类营养包等功能性食品、医美日常护理、功能性家庭清洁产品等功能性用品和医疗器械,以及日常流量大的非功能性化妆品、食品和日用品。
老百姓(603883.SH)和大参林(603233.SH)等其他头部连锁也均在财报中强调了个护、健康食品等非药品类的拓展,并将其视为提升客单价和毛利率的重要手段。
此外,还有些连锁药店选择深化专业健康服务。例如,建设DTP药房建设,承接处方外流,提供新特药专业服务。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提供用药指导、健康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全周期服务。部分药店尝试引入中医或西医诊疗服务,形成诊疗、开方、配药的一体化闭环。
各大连锁药店均在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通过自建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供应链管理、会员管理和精准营销。
行业分析普遍认为,药店的多元化并不仅仅是品类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健康需求升级—服务场景延伸—供应链能力重构”的系统性变革。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毛利非药商品的拓展,连锁药店旨在打破对医保的单一依赖,降低集采等政策冲击,构建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生态。
但这条转型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多元化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但也对药店的盈利模式培育、专业人才储备、供应链管理能力、运营管理复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美妆、母婴、宠物用品等新品类领域,药店还将面临来自垂直电商、大型商超等成熟玩家的激烈竞争。消费者对于药店销售非药产品的专业度和价格敏感度,以及对药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信任度,也需要时间培养和市场教育。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居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门诊统筹”等政策持续为零售药店带来增量空间的背景下,医药零售行业的长期发展逻辑依然向好。大树漱玉的开业以及漱玉平民等众多连锁药企的积极求变,正是整个行业在结构性调整与战略机遇期中,主动拥抱变革、探索新蓝海的写照。
未来,那些能够成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并围绕消费者需求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药店,更有望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占据更有利的发展位置。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 摄影: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