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做过一项社会调查,他发现:
很多家庭之所以不和睦,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里总有人“不被珍惜”。
有人忙里忙外,干家务、带孩子,却被视作理所应当。
有人不小心做错了事,等来的不是宽慰,而是批评指责。
梁实秋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服。
但如果家让人受尽委屈,家也是这世间最坚固的牢笼。
那些埋在心底的不满、不被看见的付出,并不会随时间消逝而消失。
委屈只会越攒越多,直到攒成一座山,压得人身心崩溃。
人撑不住了,家庭的基石便摇摇欲坠。
美国心理学家露易丝·海总结过家庭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长期活在压抑的家中,人要么变得萎靡不振,要么变得满身戾气。
只有得到爱与理解,被包容和善待,人才有充沛的能量去追求幸福。
不想憋屈地活,就要先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关注自己的感受。
也就是说,要先满足自己,让心绪平和下来。
平静下来后再试着做出妥协,灵活地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表达,多多体谅,用爱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归根到底,一家人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再多心结都能被彼此间的关爱化解。
幸福的家庭,不在有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而在于能量始终可以交流循环。
内循环顺畅了,一家人心情愉悦,互爱互让,幸福和温暖才会生根发芽。
综合编辑:郑楚翘 剪辑:郑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