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营收突破650亿元!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出新引擎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黄敏  

人工智能产业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山东人工智能产业正蓬勃发展。8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浪潮人工智能工厂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现场记者见面会。新黄河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6月,山东人工智能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50亿元,约占全国9%左右,增速超过40%。其中,浪潮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

斩获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第一

此次见面会在浪潮人工智能工厂举行。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浪潮云董事长肖雪表示,浪潮人工智能工厂,是国内第一个面向行业场景,具备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能力的生产流水线,能够结合不同行业的用户需求,为全省以及全国的行业用户提供模型与智能体的定制化、规模化量产。

比如,基于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面向采购、运营等多个组织角色打造的“数智员工”,具有唯一的身份编号、名称、归属组织和监护人,经过评估合格后上岗,人力成本节省30%以上,信息获取效率提升50%以上。这些数智员工正引领服务范式变革,将重复性工作转化为精准高效的智能服务,推动组织生产力从“人力驱动”向“人机协同驱动”深度跃迁。

目前,浪潮人工智能工厂已沉淀61道工序、113套工具,年满产1000+订单模型,并基于工匠中心持续提升生产能力与水平,交付周期从90人天缩短到20人天。

从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看,浪潮集团是该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肖雪表示,在人工智能方面,浪潮大力布局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基于分布式智能云提供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栈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唯一可覆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全部五层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并面向政务、制造等行业,推动大模型落地68个领域,位居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第一位。

作为我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截至目前,浪潮集团已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分布式智能云。

“浪潮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山东省闪耀世界的‘智算名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处长孙志强表示。

谈及下一步发展,肖雪表示,浪潮的目标是建立“有云处皆智能”的数字化世界。通过算力基建普惠化、行业智能体深度渗透、生态开放共生,致力于让每一家企业都能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释放AI生产力,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构建自主可控的竞争力护城河。

“促进人工智能像通信服务一样普惠”

作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移齐鲁创新院加快推动“数算智”全要素新质生产力核心布局,仅一年时间,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移齐鲁创新院院长郑晓莉表示,成立以来,算力网络方面,中移齐鲁创新院研发业内首个“芯合”异构超融合基础软件栈,打造算力原生平台和异构混合训练系统,有效提升了国产智算芯片推理性能,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同时该成果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中国信通院联合发起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基准认证,相关指标业内领先。

数据要素方面,中移齐鲁创新院规划全国首个“1+16+N”(1个省级枢纽节点、16个市节点、N个可信数据空间)省域全域数联网,建成中国移动山东数据标注基地,推动山东特色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人工智能方面,中移齐鲁创新院以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全栈能力为基础,发布“齐鲁智聚平台”,建成面向山东的大模型能力工厂,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中移齐鲁创新院将立足山东产业优势,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与开放生态,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可复制的差异化发展范式,促进人工智能像通信服务一样普惠。”郑晓莉说。

全国第一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济企造”

作为山东人工智能+科技服务的行业代表,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政和”)已服务我国23个省、110多个地市、310多个园区,沉淀了海量企业精准数据,构筑基于数据和平台的市场壁垒,发展成为国内头部的“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企业。

“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大数据时代,政和科技已经实现了多个降本增效的全国首创和标杆案例。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降本增效更为直接和彻底,在当下,是产业管理和企业经营降本增效的最好手段。”政和董事长朱涛表示,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如,全国第一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全国第一个政府资源配置领域的数字货币平台,全国第一个 “一键管理和一键培育”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等。

在朱涛看来,山东是全国工业大类较全的省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突出。随着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必将带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爆发期,人工智能发展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有海量产业数据积累和多个产业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的基础,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大模型开发,政和策问大模型于2024年在国家网信办通过了双备案,是全国首个通过双备案的产业智能服务大模型。” 朱涛说,当下,政和科技正遵循“大模型+大数据+软件工程”的技术路线和落地模式,实现“生成即成品”“生成即定稿”的产品效果,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

“问海”大模型可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

作为山东海洋产业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青岛国实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国实”)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海洋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企业,构建了领先的海洋人工智能“感、传、存、算、用”全链条产品技术体系。

国实高级总裁谭华表示,目前,该集团拥有世界领先的超大规模混合算力平台,建设了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平台、山东省首个国家级超算海洋AI平台和市级首个“智慧海洋”政务平台,正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目前,该企业上线的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已引驻40余家合作单位,汇聚292类超100亿条海洋数据,居全国前列,形成交易额超3500万元,带动产值超5亿元。

算法方面,国实研发并推广应用“问海”“船寻”“海悟”“海星”等海洋领域大模型。

其中,国实参与打造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洋环境预报系统“问海”大模型,构建起国产化的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底座,可以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计算性能较传统方式提升了3000倍。目前,“问海”大模型已在线实时提供预测预报服务。

“今年基于‘海悟’与‘船寻’双模型核心能力打造出新一代智能化业务助理‘灵龙’,简单说,就是给海洋配了个‘24小时在线的AI小秘书’。”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总裁谭华表示,它能主动分析最新的气象预警和渔船实时位置,自动筛选出处于危险海域的船只,并即时发送避险通知,渔民出海前问一句,它立马告诉你哪片海风浪比较大别去。

上半年山东人工智能企业营收突破650亿元

作为山东19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山东统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防风险各项工作。

“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呈现产业增长快、产业链条全、产业生态好的特点。”孙志强表示,山东人工智能领域从事大模型、智能体、大数据、大算力等产品开发、服务的重点企业1124家,今年1—6月,人工智能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50亿元,约占全国9%左右,增速超过40%。

目前,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已初步建立从智能算力、数据语料到开发框架、模型算法的全栈式产品能力。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评的大模型产品达230个,其中,17个生成式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品,和以数字人、虚拟人为代表的软体智能产品,呈现井喷式增长,正在催生千亿级市场。

谈及下一步发展计划,孙志强表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依托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聚焦打造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发展和创新应用“双高地”目标,坚持“扬优势、找赛道、扶重点、创特色”,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打造山东产业智能化新形象。

编辑:刘雨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