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多拉几个模拟人,他攒钱买了辆车 同事回忆张军桥点滴:他是个特别热情纯粹的人
新黄河  5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8月12日,齐鲁时代楷模发布厅举行发布仪式,授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山东)医疗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专家张军桥同志“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2025年6月15日,在遥远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海域,为营救当地落水民众,张军桥奋不顾身,英勇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异国他乡的碧海蓝天之间。生前,他奔走在救死扶伤的临床一线,是患者信赖的好医生,他还发起名为“心跳行动”公益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推动“急救复苏进校园”“急救复苏进企业”,惠及民众超2万人次。他甚至将自家新装修的客厅改造成了公益培训基地,免费为市民提供急救培训。

他眼中的张军桥:严谨、热情、纯粹

“我和张军桥医生认识是在2020年7月份,我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在摆摊急救,我就说‘桥哥,我能不能跟着你一起去做?’当时,张军桥医生非常欢迎我们医务人员一块加入到队伍当中,我们就成为最早的第一批队员,开始了摆摊教民众急救的‘科普之路’。”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师庄坤朋说,他加入到“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这个队伍当中,对他的提升非常大,在授课与人交际方面,包括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一些提升。

庄坤朋对张军桥的印象用“严谨”“热情”“纯粹”几个词概括。

为什么说张军桥纯粹,庄坤朋觉得他是个很简单的人,简单到有什么想法就去做,不会顾及那么多,“我们每次去广场摆地摊都需要拉着不少模拟人,模拟人其实比较大,这就需要汽车空间大一些,为了能拉更多的模拟人,桥哥就买了辆车,每次都是他拉模拟人过去,他就是这么纯粹,想到什么力所能及地就去做,不会考虑那么多。”

得知张军桥发生意外,庄坤朋一开始有点不敢相信,“他平时工作非常严谨,非常注重安全,我没想到是在海里发生了意外。他肯定是做好了很多安全措施,在发现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才把自己救生衣脱下来给了别人。”

“他平时就像一个大哥哥,会分享一些医务知识”

庄坤朋比张军桥小10岁,在他的心里,张军桥一直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照顾他,虽然平时不在一个科室,但是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张军桥总是及时出现,耐心解答。

“急诊是在院外急救,而到了住院时,就需要请麻醉科协助一起抢救,那时候会有一起共同相处的时候,也会进行交流,”庄坤朋说,“不仅是在见面时,在线上有最新的医学指南,医学论文都会分享给我,私下看到比较好的急诊工作方面的理论点,也会告诉我,‘庄啊有时间学习一下’。”庄坤朋说。

“他是在医护工作上非常严谨、技术过硬的一个人,在生活中他也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一个人。他平常喜欢户外的一些探险旅行,包括骑行。他到了非洲以后,在非洲土地上去种咱们的豆角,种一些农作物,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边忙着医院的医疗工作,还要带当地的医务人员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麻醉手术。”庄坤朋回忆到。

他总是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除了摆摊教心肺复苏之外,平日里,“桥哥”遇到一些贫困的老人也会给予一定的帮扶。

“他虽然没有很多的财力去支持,但是逢年过节都会买一点生活用品去送给这些老人,之前就有一个小姑娘因为没钱做手术,张军桥得知后联系我们医院,在医院的帮助之下给小姑娘完成了手术。”庄坤朋说。

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在路上遇到有人出车祸,张军桥也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第一时间救人。在非洲,看到有民众落水,他也没有顾及那么多,“他可能做好了一定的措施之后,跳到水里去救人,这些都是非常英勇的一些行为,但是在他身上却特别平常,他就是这样的人。”

不仅是对待需要帮助的患者,对待同事们,张军桥也一直是一个热心肠。让庄坤朋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那次下班以后去广场“摆摊”,一般活动两三个小时,大家都很累,“他就鼓励大家,有时候太累他就说你歇一会我替你上,这种事经常会有,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对我们都是非常照顾。”

摄像:迟广智  剪辑:迟广智  校对:高新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