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直播回应西贝争议:展示食材保质期信息,重申推进预制菜透明化|大鱼财经
新黄河  6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杜林 刘瑾阳  

一份生产于2024年9月的羊腿、一包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羊排、一条需要用多种磷酸盐“保水”18个月的鲈鱼……9月12日晚,当罗永浩在直播中逐一展示这些在西贝后厨发现的食材时,他试图回应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个人纷争,同时用“物证”挑战整个连锁餐饮业的供应链模式。

这场由“口感不好”引发的风波,最终演变为一场关于食材“新鲜度”底线的全民纷争:当工业化的长保质期原料成为餐厅“主角”,消费者花钱买到的,究竟是便利,还是被重新定义的“新鲜”?

引述媒体画面展示食材信息,多种原料保质期超半年

直播中,罗永浩展示了多家媒体拍摄的画面,还有网友在西贝门店开放参观时的拍摄。画面显示了西贝后厨使用的原材料包装信息。

罗永浩此前点的“葱烤鲈鱼”,所用海鲈鱼原料包装上写着配料表。配料表显示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复配水分保持剂。这个海鲈鱼原料的保质期是18个月。

其他几种产品的包装信息也被展示出来。某款羊排保质期24个月。儿童餐牛肉酱保质期9个月。一款鸡肉产品保质期也是9个月。猪排烩酸菜保质期同样是9个月。

媒体还在后厨发现了一份羊前腿原料,生产日期标注为2024年9月19日。罗永浩说,这些食材到店时确实是生的,但保质期比较长。他认为这与消费者对餐厅“新鲜食材”的认知有差异。

媒体画面还拍到了这些原料包装上的配料表。海鲈鱼产品除了主要原料,还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用于保水和防腐。羊排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了储存条件和加工要求。

罗永浩多次说明信息来源。他声称,所有展示内容都来自第三方媒体的实地采访报道,不是他个人收集的。这些包装信息反映了部分餐饮企业在原料采购和使用方面的情况。

重申不反对预制菜,核心诉求是推进行业透明化

罗永浩在直播中花了较多时间澄清外界对他的误解。外界认为他是“预制菜反对者”,他对此进行了说明。

罗永浩说,他个人并不反对预制菜这一食品产业类别,甚至认为在某些特定消费场景下,预制菜是优于传统速食产品的选择。他以机场、酒店等场所为例指出,在这些对便捷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中,高品质的预制菜产品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且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体验上都优于方便面等传统快餐食品。

“真正的问题是‘假装是现做的’。”这样做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他提到自己直播间也卖过预制菜:“我们说了是预制菜卖给你,你买的时候知道是预制菜,预制菜本身是合法的。”

针对餐饮行业中“现做”概念的模糊性,罗永浩提供了一个更为具象和合理的定义标准。他以传统餐厅的“扣肉”制作为例进行说明:餐厅在当天早上提前蒸制完成,然后保温销售,这属于可以接受的“备餐”范畴,因为制作时间与销售时间在合理的时效范围内。

西贝曾声称“根据国家标准,西贝100%没有预制菜”。罗永浩对此提出疑问。他说,2024年六部委发布的是“通知”,不是正式的国家标准。目前中国预制菜领域还没有正式的国标。

行业内有种说法是“商场禁用明火,只能用预制菜”,罗永浩不认同这个说法。他指出,商场内有很多使用明火的烧烤店和烤肉店。另外还有火力很强的商用凹面电磁炉,可以满足烹饪需求。

罗永浩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推动预制菜产业透明化。让消费者在就餐时能够清楚知道菜品怎么制作的,这样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他还提到,预制菜本身没问题,问题是要让消费者知道。如果餐厅明确告诉客人哪些是预制菜,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点还是不点。

建议参考老乡鸡标注模式,推广三级透明标识体系

为了说明“透明化”怎么做,罗永浩举了老乡鸡的例子。他认为老乡鸡的菜单标注方式值得行业学习。

老乡鸡用三级标签告诉顾客每道菜怎么制作的。绿标代表在餐厅后厨“现做的生鲜、生切、生调”菜品,橙标代表“中央厨房加外采拿过来以后到现场再操作的”半预制菜品,红标代表“中央厨房全部做好了,门店仅需复热”的全预制菜品。

罗永浩说,这种标注方式很清楚,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是解决行业信任问题的好办法。如果全行业都用类似的透明标注方式,消费者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争议事件,推动预制菜行业朝着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行业需要建立统一的标注标准,让消费者清楚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在直播结尾,罗永浩再次重申了对预制菜产业的期望。他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推动整个产业建立更加透明、规范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消费者、企业和监管三方共赢的局面。

编辑:周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