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版抗癌“神药”谢幕
南方周末  10小时前

  

  ▲格列卫援助药品外包装印有红色的“捐赠药品,不得销售”字样。(受访者供图)

  全文共6083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影响赠药项目最深的两大原因,即医保和仿制药竞争。其中来自仿制药的竞争压力,或是导致项目调整的最重要因素。

  遭遇多次舆情危机后,很多老患者都感到赠药监管越来越严。严管赠药,也是国内很多类似药品援助项目的共同点。

  格列卫赠药项目在中国开创先河后,药品买赠援助项目越来越多,成为国内患者援助的主流模式。买赠模式不仅提高了药物可及性、患者服药依从性,也提高了药物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销售额。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书灵

  责任编辑|曹海东

  四川人秦强少了一点运气。

  尽管已经知道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公告内容,但秦强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公告上的项目电话。

  这位中年男人想让患病的妻子参与格列卫赠药项目——格列卫正是《我不是药神》电影中天价药的原型。中华慈善总会负责的格列卫赠药项目是中国最早的药企慈善赠药项目,至今已运行近22年。

  中华慈善总会发布的这份公告显示,和跨国药企诺华合作的格列卫赠药项目、达希纳赠药项目将不再接受新患者入组申请。

  自获批上市以来,格列卫被人们视为靶向狙击癌细胞的“开山鼻祖”,达希纳是诺华研发的二代TKI药物,上市之初同样是高不可攀的天价抗癌药。2002年诺华开始在全球开展赠药项目,在中国的合作方是中华慈善总会。2003年9月起,中华慈善总会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援助格列卫,6年后启动达希纳援助。

  患者援助项目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用药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慈善总会书面答复南方周末记者,截至2025年2月,这两个项目累计援助患者超10万名。

  “综合考量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医保政策完善及医疗环境变化等因素,经捐赠方与总会协商一致,调整了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的援助模式,不再接受新患者的入组申请。”中华慈善总会表示,既往接受过援助的老患者不受此调整影响。

  停收新患者的公告发出后,一些热心人将公告复制到了社交平台上,提醒有需要的患者抓紧申请。

  2025年5月底,秦强拨打项目电话,对方告知他已不能申请。因为秦强和妻子未在2月28日前开具首张购药发票,不符合审核标准,来不及挤进这扇缓缓关上的大门。

  这番回答没有令秦强沮丧。腼腆的秦强反复说,人比钱重要,能参与赠药项目最好,就算不能参与,他也想给患病的妻子买格列卫吃,多亏现有的医保政策,药费还可承受。

  1 “金豆豆”

  刘正琛是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创始人、理事长。同时,他也是格列卫赠药项目受助时间最长的患者之一。

  2001年12月4日,他确诊慢粒白血病,当时他还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医生告诉23岁的刘正琛,如果不做骨髓移植,最多只能活5年。当时国内主流的治疗方式是口服化疗片和羟基脲干扰素,或做骨髓移植。

  在等待骨髓配型的过程中,他看到了格列卫的文章和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这药效果简直太好了”。2001年5月初,格列卫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中国也在开展上市前的三期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可以免费吃药,刘正琛很想参加,但名额已满。

  刘正琛回忆,当时北京个别医院可以进口一点海外已上市的格列卫。因此,他成为中国第一批自费吃上格列卫的患者。先从新加坡买,之后朋友从香港代买,等在内地上市后就更方便了。

  2002年3月到2003年3月,得益于持续用正版药,刘正琛身体指标在变好。“吃了三个月后,血液检查完全正常,九个月后,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染色体转阴。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但是,和所有硬着头皮吃格列卫的患者心情类似,他不知道吃药的尽头在哪里。

  初入中国市场时,格列卫定价12000元(60片)和23500元(120片)。多数患者一个月要吃120片,光药费就2万多元,一年接近30万元。2002年北京二环附近的房价约4000元/平方米。因此,通体橙黄色的格列卫药片,也被患者称为“金豆豆”。

  赠药改变了刘正琛的命运。

  2003年3月左右,同样热心公益慈善的病友隋继国打来电话,称现在有机会向诺华申请免费的格列卫,建议刘正琛尽快申请。

  申请一两个月后,刘正琛开始获得免费赠药。此后,和参加临床试验的首批患者一起,刘正琛、隋继国成为中国最早参与赠药的一批人,后来自动享受终身免费赠药。

  格列卫治疗以一个月为周期,刘正琛每个月定期要去北京的发药点领免费药。

  这样平静的生活,持续了22年。老天爷没有再开什么玩笑。他还发起了一个民间的骨髓库,结婚生子。刘正琛妻子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同时也是达希纳赠药项目的受益人,每个周期循环申请买赠药物。

  2 多变的买赠模式

  和刘正琛的人生故事开头相似,年轻的陆勇也确诊了慢粒白血病,也曾被医生建议做骨髓移植。

  这位《我不是药神》电影主人公程勇的原型,在2002年8月确诊。由于配型不容易找,陆勇先吃上了正版格列卫。一晃两年,配型还是没找到,花在格列卫和各种检查上的钱将近七十万元。私营老板陆勇也有点扛不住了。

  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一提到赠药项目,陆勇立马能回忆起当时的细节。

  2003-2004年,很多病友听闻,有个面向慢粒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免费赠药援助项目开始了。只不过,申请条件很严格。每个城市过审的名额不多,且确诊时必须家庭经济困难,低保户才能领免费药。

  陆勇显然不符合。

  2005-2006年有段时间,赠药援助项目入选标准有所放宽——非病前低保的患者,如果符合条件,可以买6赠终身。即自费买6个月的药,而后可享终身赠药。陆勇认识的三位无锡患者,正是彼时加入买6赠终身项目,至今病情控制得不错。

  此时,陆勇已开始在吃印度版仿制药。印仿版“金豆豆”也是橙黄色,只不过呈椭圆形。价格只有正版“金豆豆”的零头,一开始是4000元/盒,后降至200元/盒。

  陆勇吃了印仿版格列卫一年多,发现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他觉得没必要再冒换药的风险加入赠药项目。更重要的是,他无法确定这个项目能维持多久,免费药能领多久。

  公开资料显示,买6赠终身的窗口期没有持续多久,援助项目改为病前低保患者可以终身领免费药;符合条件的非病前低保患者,可买3赠9,每年循环申请,相当于药费打了二五折。

  也就是说,格列卫纳入医保前,普通患者想吃正版药,每年要自费近30万元。若符合条件并入选赠药项目后,每年只需自费7万元左右,经济压力大为减轻。

  2010年后,格列卫在少数几个地方纳入了地方医保。患者援助模式改为:在纳入医保的城市,普通患者可买6赠6;没有纳入医保的城市,患者还是买3赠9。

  2017年,格列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患者经济负担减轻,但赠药项目继续。只不过格列卫援助模式从买3赠9改为买4赠8;二代药物达希纳援助模式从买3赠12改为买8赠4,后又改为买8赠5。

  直至今时,参与赠药项目的老患者仍可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得到格列卫买4赠8、达希纳买8赠5的慈善援助。

  3 富商骗药与“赠药门”

  一款救命药,本来是天价,突然有一个免费渠道,就像唐僧肉一样,引来各方关注目光。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2009年。浙江一富商陈幼兴2003年发病,为吃免费药,私刻公章、伪造公文骗取赠药资格。中华慈善总会调查后发现情况基本属实,终止了陈幼兴的赠药,但项目的审核把关能力遭到质疑。

  陈幼兴的申请材料显示,陈月收入1000元,家庭年收入仅5万元,并有单位办公室主任签字、公章证明。实际上,陈幼兴早年在上海承包工程发家,陈家拥有房地产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身家或过亿。

  据中国新闻网2009年12月报道,陈幼兴共领取格列卫赠药23盒。按照当时市价算,大概是51万余元。一位中华慈善总会项目主任称,尚未发现项目援助的人员不符合援助标准,陈幼兴只是极为罕见的个例。

  中华慈善总会官网至今还挂着当年该事件答记者问的文章。该文章提到,项目建立了防火墙制度,分割调控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和可能互相牟利的环节。

  比如,项目办负责审批、发药,但项目办员工不允许接触药品和患者;医生推荐患者、开处方,但没有审批权,也不接触药品;发药员面对患者,经手药品,与医生无任何关联、不参与审批事宜。

  即便如此,第二次危机还是来了,还被冠以“赠药门”——传言免费赠药被中华慈善总会高价转卖,工作人员从中牟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9月报道,中华慈善总会公开辟谣,没有渠道去卖药,也无卖药资格。诺华也指出“所有捐赠活动都合法合规”。尽管如此,转卖流言后来仍反复出现。

  项目遭遇多次舆情危机后,很多老患者都感到赠药监管越来越严。严管赠药,也是国内很多类似药品援助项目的共同点。

  4 药盒也要回收

  “赠药和外面卖的药不一样。”数位领取赠药的老患者介绍,首先格列卫外包装的多处空白处,印着红色字样的“捐赠药品,不得销售”。拆开外包装,里面的铝箔板也印着类似的特殊字样。

  “十多年前有一段时间,北京发药点连外包装和铝箔板都不发,只发格列卫的橙黄色药片。”同样从事慈善工作的刘正琛理解其中的无奈:此举会让不法分子骗取赠药、倒卖药片变得困难,因为买家很难通过药片核查是否真药。

  为了更加透明,2016年下半年起,中华慈善总会上线了“中慈助医”App,患者有患者端App,注册医生有医生端App,所有流程可电子化。

  每月收到项目办发送的领药短信通知后,患者要到注册医生处进行医学检查,此环节也叫随访。随访时,医生需开具项目专用处方。处方有效期为10天,逾期需要重新开。

  最后,患者去发药点领药时,发药员还要回收、记录上个月吃完的空外盒和空铝箔板。患者需在空包装上签名。

  患者如果连续60天未领药,未归还全部援助药品内外空包装,或者冒领、多领援助药品等,将无法再得到项目援助。

  因为手续复杂,审核严格,中华慈善总会甚至被告上法庭。

  2014年,一位39岁的女患者补交三次材料终于被批准,可惜就在收到入组通知当天,患者病逝。家属归咎于慈善总会迟迟不批准,加之家庭困难导致无药可吃。

  项目持续推进,救助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其间,有的老患者因病情变化、治疗方案调整等原因退出了项目。例如,身患血癌和脑癌的隋继国不幸于2003年底病逝。

  5 仿制药竞争,集采又加压

  为何赠药项目会调整?

  诺华公司给南方周末记者的答复是,“基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变化,并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

  中华慈善总会的答复更加清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医保政策持续完善,格列卫等靶向药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经济负担得以减轻,且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仿制药的上市,患者在用药方面有了更多选择,药品可及性大幅提升。”

  由此可见,影响赠药项目最深的两大原因,即医保和仿制药竞争。

  2017年格列卫纳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患者可享受70%-90%的报销。如有慈善赠药帮助,患者一年负担只需2万元左右。加上部分城市将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列入大病医保、门特报销范畴,惠民保也把格列卫、达希纳加入特药目录,患者自付部分会更低。

  不过,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来自仿制药的竞争压力,或是导致项目调整的最重要因素。

  2013年,格列卫专利到期,当年国内就有首仿药获批上市,价格约是原研药的十分之一。截至2025年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生产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仿制药厂家有近十家。

  2018-2019年,伊马替尼集采后,原研药格列卫的空间急速收缩。因为公立医疗机构每年大部分的用药,必须优先集采中选药。而且,集采进一步推动降价。

  南方周末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检索“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原研药格列卫价格多为2490元(0.1克×60片/盒)。相同剂型的仿制药在160-760元/盒。医保报销后,吃仿制药的大部分患者,年药费可控制在500元至2000元。

  “现在公立医院药房要开出来格列卫、达希纳原研药,基本很难了。但医生给赠药患者开处方不受限制。”一家三甲医院血液科主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原因是像格列卫这样的国谈药,有“双通道”政策支持,不走医院药房,不占科室药耗占比,不触发医院的医保、集采等指标考核。

  以南京为例,2013年南京就把格列卫、达希纳纳入医保报销名单,作为特药在药店定点供应。2021年国家“双通道”政策出台后,医生在“双通道”系统下单,药店送药并医保结算,医保部门全流程监管国谈药的进、销、存。

  前述主任医师很早就是格列卫、达希纳慈善赠药项目的注册医生。至今,每月还在为二三十位患者开赠药处方。知道项目调整的消息,该医师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的发药点,得知老患者能继续正常赠药,才稍稍安心下来。

  

  上海徐汇区一个慈善赠药发药点。(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 图)

  6 光环渐退

  格列卫2001年上市后,诺华主要与Max基金会合作,在全球中低收入国家开展GIPAP赠药项目。项目援助的对象主要是没有医保或经济困难的白血病患者和胃肠间质瘤患者,援助的模式是无需购买即可长期免费领药。

  2020年,一篇有Max基金会团队参与的回顾性论文显示,2001年至2014年期间,约有93个国家的6.3万名患者受益,近50%的患者来自印度和中国。值得一提的是,病患数的统计在2008年以后就不包括中国,中国项目单独运行。

  中国的特点在于基本医保覆盖广泛,因此,格列卫援助主要以买赠模式为主,终身赠药是少数。自此该赠药项目在中国开创先河后,药品买赠援助项目越来越多,也成为国内患者援助的主流模式。

  一些专家认为,买赠模式不仅提高了药物可及性、患者服药依从性,也提高了药物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销售额。因为患者吃了赠药后,不会轻易换药,真实世界数据累积得更多,有利于后期纳入医保,进一步放量。

  没有人否认格列卫在靶向治疗癌症方面的开创性地位,也没有人否认患者从赠药项目中获益。前述2020年回顾性论文表明,所有受援助患者,确诊平均年龄约为40岁,五年生存率达89%,越在早期慢性期服药,生存率越高。

  二十多年过去了,“神药”称号当之无愧,但光环渐退。

  前述三甲医院血液科主任表示,在服用格列卫的患者中,约有30%的人会出现耐药或不耐受,需吃达希纳等更新的药物。

  还有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者高龄患者,因为非白血病的疾病等其他因素,不幸去世。而新发病患者,面临更多、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不一定非要吃格列卫。

  2025年5月14日10时许,上海市核心地段,徐汇区一家上百平米的发药点内,来领赠药的患者只有零星几个,等待区空空荡荡。

  药店工作人员解释,“中慈助医”App会指定患者领取赠药的时间和地点,不是所有患者会在同一天、同一发药点领药,而且同一患者每个月的发药点都可能变化。

  这与以前大相径庭。江苏无锡患者李戈回忆,以前一个省的发药点很少,他每个月要到南京领药。

  “省会南京有发药点,无锡等地级市基本没有发药点。以前在南京排队领药的患者很多。通常从早上九点钟开始排队,下午三四点才能领到药。”李戈说。如今,发药点基本覆盖到地级市,减少了患者奔波。

  2004年,李戈动了一场手术,确诊胃肠间质瘤。2005年年中,李戈机缘巧合参与了买6赠终身的格列卫赠药项目,一吃就是二十年。他怅然地说,二十年前和他一起吃格列卫的病友,如今还存世的不知几许。

  (秦强、李戈为化名)

作者: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