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电影《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陷落为背景,聚焦吉祥照相馆内7个普通百姓,他们原本只求在大屠杀中保命,却因冲洗日军底片,意外发现了屠城罪证,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抗争之路。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沉重历史的深刻再现,更是对人性、团结和正义的一次深刻探讨。
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将故宫的汉白玉、长城的城墙砖、南京的城墙砖运往日本,妄图掠夺中国历史文化瑰宝;他们在南京城肆意屠杀、抢掠,将这座古老城市变成人间炼狱。一个小小的翻译官王光海,虽苟活谋生,却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被辱骂为“狗”。日本的镜头和宣传,表面上是“仁义礼智信”,背后却是伪善和欺诈。无辜百姓,在侵略者的压迫下,生命如蝼蚁般脆弱……
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和苦难,中国人并未沉沦。影片中,巡警拉断日本人聚会的电闸,以微弱却坚定的反抗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恨;林毓秀将抗日战士装进箱子里,试图挽救其生命;他们还冒险改掉通行证,在绝境中寻求生机。当看到照相馆老板老金拉开拍摄背景墙,展示出北京故宫、杭州柳浪闻莺、武汉黄鹤楼、万里长城等中国历史文化图景的幕布时,心中涌起的是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寸土不让”的决心。尽管力量悬殊,但他们从未放弃,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到后来为了保护罪证底片而团结一心。正是这种团结,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影片中,邮差苏柳昌和照相馆的中国人将日本人的底片传递出来的情节,尤为令人震撼。这不仅是几张底片的传递,更是正义与真相的传递。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历史的黑暗角落。影片中的“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底片,最终成为审判日军罪行的铁证,正义得以伸张。
《南京照相馆》让人们看到了侵略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让我们更加看清:当个体微光汇聚,便是穿破黑暗的力量;唯有铭记掠夺的野蛮、伪善的凶险,才能懂得团结的力量。
记者:高志民
文字编辑:杨雪
新媒体编辑:李婧然(实习)
审核:周佳佳
作者: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