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网上反映儿子学校校服存在质量问题,甘肃庆阳市宁县36岁男子邓某某被当地警方拘留。此后,经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宁县公安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并对当事人进行国家赔偿3237.08元。既然宁县公安局当初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被认定有问题,当地是否会启动问责?涉事企业当初报案是否存在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8月13日,记者先后联系了宁县公安局和宁县县委宣传部。“首先感谢你们关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对这个事情进行全面的调查。”宁县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已成立工作专班,重新梳理事发经过,全面启动调查追责。相关调查结果也将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
稍早前,黄河时评《从“发表12字评论被行拘”到“因反映校服质量问题被行拘”,公民表达何以因言获罪》提到,从“发表12字评论被行拘”到“因反映校服质量问题被行拘”,无论是统一更换招牌还是校服质量欠佳,近年来都为舆论诟病,牵涉其中的个体也对此不胜其烦,无论是对有关部门的不满,还是对校服质量的担忧,本质都是公民监督权的体现,而这些公共议题往往也只有当各种监督力量汇流后才能推动问题解决——不愿意公民在网上发起监督,往往也意味着不愿意承受监督所带来的压力,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无异于掩耳盗铃,让已经存在的社会治理隐患继续放大。(点此查看详情)
▌来源:现代快报、此前报道
▌编辑:李晨 校对:刘恬
作者: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