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赋能 推动产业加速向“新”
四川观察客户端  1小时前

  

  明天(22日),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将在成都启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再度把目光聚焦四川。共建产业生态、共赢新质未来,作为省级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多年来,“四川行”搭建开放合作桥梁,引育优质项目,通过建圈强链推动产业加速向“新”。

  

  记者 王星: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而印制电路板则是连接“心脏”和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这里是位于遂宁经开区的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每天,这里要下线约3500 平米的高精密印制电路板。今年以来,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约40%。

  作为印制电路板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前不久,企业成功研发出77G毫米波雷达板,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之一。作为“四川行”活动引进的标志性链主项目,英创力已连续九年跻身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百强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艾克华:遂宁地处成渝的中部,我们服务成渝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终端企业就很有优势,而且当地政府常态化地为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争取就近就地配套订单,光是在我们遂宁经开区就聚集了60多家上下游的配套企业。

  

  遂宁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 林迎春:园区电子信息企业就近配套率已达30%,让“一块电路板连通全世界”逐步成为了现实,我们将继续做优做强西南地区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

  不只是英创力,世界500强恒力集团也通过四川行活动与泸州牵手,在川布局西南地区最大的聚酯新材料及纺织制造基地,不仅补齐了我省轻纺产业从“一根丝”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环节,更以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实践为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四川恒力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厂长 王田田:设备联网率达到了100%,不仅可以实时采集生产数据,还能整合数据分析,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约5%,产值提升超过10%,单位成本下降10%,打造出了可以复制的互联网工厂,也为产业园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赋能,持续助力我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而以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为代表的“15+N”重点产业则通过建圈强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在绵阳经开区,新型显示产业链龙头企业“虹科创新”年产盖板玻璃2000万平米,全球每4部手机中就有1部采用“绵阳造”盖板玻璃,企业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部长 刘丽娟:成立了新型(功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和西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持续加强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打造国际领先的新一代熊猫玻璃,助力四川新型显示产业建圈强链。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创办11年来,累计吸引5900余家知名企业、近万人次嘉宾来川参会,促成签约投资合作项目7200余个,不仅促成了一大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也在强链延链中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活动组织处处长 骆星林:本届四川行期间,我们将举办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同步举办四场专项活动,以及多场活动,并根据企业需求安排实地考察、对接洽谈,目的就是要助力我省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升级,通过优质项目的招引、签约、落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