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瞭望记者 杨琦
10月28日,甘孜州正式发布牦牛有机指数,首期指数达81.5%,标志着甘孜州在打造“中国极地高原全域有机第一州”进程中取得新的进展,牦牛产业正式迈入科学量化、标准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甘孜州发布牦牛有机指数
据悉,该指数由甘孜州有机农牧业发展协会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共同研究制定并发布,借鉴此前发布的松茸有机指数成功经验,构建了涵盖产地环境、产业规模、生产标准、市场表现四大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EPS)”对产地环境、生产标准等定性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维度及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归一化数据进而计算出有机指数,该指数全面客观反映甘孜州牦牛产业的有机化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产地环境方面优势显著。甘孜州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高海拔、冷气候、强日照的广袤高寒草原,水草丰美且无污染,为牦牛打造了原生有机牧养环境。全州草原植被茂盛、有机牧草资源丰富、水源洁净率100%且空气质量达标率达100%。

甘孜牦牛
产业规模方面表现突出。甘孜州是我国五大牧区与核心牦牛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州有机认证牦牛养殖面积已达249560.98公顷,有机牦牛产量达18201.63吨,并培育了有机牦牛认证主体24家;2024年,全州牦牛存栏量达182.72万头,占全省44%及全国11.8%,规模优势显著。如图3所示,牦牛产业覆盖全州18个县(市),重点分布在石渠、色达、理塘、德格、炉霍、康定等县(市)。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牧养、加工、销售与文旅于一体的有机牦牛产业集群。
生产标准方面持续完善。甘孜州牦牛产业积极构建“原生牧养+有机认证”双核驱动模式,实现了从养殖过程污染控制、疾病防治、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生产流通的全链条有机管控与科学轮牧,保障草原生态平衡与牦牛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等联农带牧新模式,有效带动农牧民参与标准化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市场表现方面稳步增长。甘孜州有机牦牛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已达41.97%,商品化率更超过70%,增长势头显著。在国际市场,甘孜州有机牦牛凭借其天然、稀缺、高品质的特性,依托全链条的有机标准与品质追溯体系,正稳步构建起“安全可信赖”的高端肉食供应形象;在国内市场,有机牦牛肉、奶制品等也成为健康生活与品质消费的新选择,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甘孜牦牛
“首期牦牛有机指数的发布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体检报告’,更是未来产业优化的‘指挥棒’。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标准建设、溯源管理、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推动牦牛产业从‘高原原生’向‘有机高端’转型升级,助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甘孜州有机农牧业发展协会会长肖启银表示。
下一步,甘孜州还将陆续发布藏香猪、粮食、果蔬、红酒等特色产品有机指数,逐步构建覆盖全域、全品类有机产业的评价体系,持续擦亮“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为实现“中国极地高原全域有机第一州”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康巴传媒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