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情监测预报是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云南着力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环环相扣,从云中雨到落地雨,再到河道径流,全方位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实现了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的双重目标,为现代防汛关键战提供了有力的情报信息支撑。
第一道防线,是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构成了“天基”和“空基”监测预报防线。气象卫星就像太空中的“千里眼”,能俯瞰大范围的天气情况;测雨雷达则如同敏锐的“侦察兵”,可以获取流域高分辨率面雨量监测和短临暴雨预警。凭借这道防线,在降雨前就对可能发生的洪水作出预报,延长短临降雨预见期,真正实现让防御措施跑赢洪水灾害,是实现关口前移、防线外推的重要举措。
目前,“第一道防线”取得新突破。我省已建成2部机械式X波段测雨雷达,规划建设6部,雷达数据接入云南省山洪灾害四预系统,实现局地短历时强降雨的快速、高频、全域覆盖监测。
第二道防线,是雨量站网,构成“落地雨”监测预报防线。这些分布广泛的地面雨量监测站,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实时监测着落地降雨。通过第二道防线,我省以精准监测流域暴雨时空分布和面平均降雨量为目标,通过“降雨一产流一汇流”计算,滚动流域洪水预报,还能对第一道防线的预报进行精进调整,大大提高预报精准度和预警有效性。
目前,我省已建成6723个山洪自动雨水情测站和3915个水文报汛雨量站,规划新改建4450个雨量站,全面消除山洪灾害重点防治自然村监测盲区。
第三道防线,是水文站网,构成“洪水演进”监测预报防线。布设在流域河流干支流上的水文站,如同坚守岗位的“哨兵”,实时监测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变化。这是最后一道兜底措施,凭借准确的洪水实时监测数据,为洪水防御提供最为精准的数据支撑,发挥着“底线防守”的关键作用。
目前,我省已建成443个水文(位)站,同时持续优化水文站网布局以填补监测空白,推进18处水文(位)站建设,加快水文测站测验设备和测验方法的现代化改造,提升高洪和超标准洪水监测能力,力争建成后我省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水文监测控制率达100%。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淑娟
编辑:丁星亦
审核:张耀龙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