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乡村富民产业,绘就共富新图景
新黄河  7小时前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诸城市立足各地实际,以资源要素整合为抓手,深挖比较优势,全力培育乡村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共同富裕之路。

走进石桥子镇西瓜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生机。园区负责人周瑞青介绍说,园区锚定精品高端定位,正积极申报“绿野田园”“诗野糖心”等商标,逐步构建起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网络,多管齐下拓展产品溢价空间。目前,园区正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洽谈,探索推行“园区+ 合作社 + 农户”模式,致力于推动西瓜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新增长极,带动更多群众兴产业、促增收。这一示范园区,正是石桥子镇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记者了解到,周瑞青所在的石桥子镇,将工业思维深度融入农业生产,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链条化发展为方向,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转型新路径。同时,深挖“土特产”资源,积极实施“一社区一特色产业”计划,构建乡村富民产业新格局。常吉疃社区在原有 100 亩贝贝南瓜种植的基础上,今年新流转低效用地30余亩,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刘家清河社区注册“红根韭菜”商标,新建近 30 亩韭菜种植示范基地,全力擦亮“清河韭菜”名片;张家清河社区新发展310 余亩丹参、黄芩等中药材,打造镇域“西北药库”;大朱苏铺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平菇种植,示范群众建新棚、改旧棚,预计年产量平菇近 20 万斤。如今,石桥子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辣椒、西瓜、葡萄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万亩,培育出胡家西院、孙家楼子等 20 余个特色产业村。

石桥子镇持续深化股份合作改革,积极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党组织 + 股份合作社 + 农业龙头企业”的稳固利益共同体,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实现增值增效。大力推进“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西葫芦育种产业不断壮大,思味特蔬菜项目、山东新质力果蔬仓储物流加工一体化项目等相继落地,有效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特色养殖业同样在石桥子镇蓬勃兴起。当地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引导养殖主体顺应全球肉类消费趋势,从一元养殖向多元养殖转变,丰富饲养种类;从平面养殖向立体养殖、家庭养殖向园区养殖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养殖效益。目前,全镇拥有 25 家规模养殖场,吸引仙坛、益生、大北农等上市公司设立生产基地,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种鸡雏鸡孵化基地、省内最大的安格斯肉牛繁育基地以及潍坊生产能力最强的肉鸡饲料厂。今年益生种禽孵化场二期项目建成投用,引进比利时先进设备,实现白羽肉鸡孵化全流程自动化、标准化作业,厂区日出雏量达 60 万羽左右,年出雏量约 1.8 亿羽,出雏量位居全省前列。广泛推广肉鸡“拎包养殖”、生猪“合同代养放养”等模式,构建起饲料加工 - 种苗繁育 - 规模养殖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石桥子镇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种养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探索“地种粮、粮产秆、秆喂畜、畜产粪、粪还田”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确保农民充分参与产业发展并分享增值收益,石桥子镇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定向引进寿光、昌乐等地 10余名技术骨干,打造西瓜辣椒党员实训基地 2 处,采用“专家驻棚”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引进一人、激活一链”的良好效果。镇级共富公司组织劳务合作社为园区提供稳定用工,实现群众、集体、企业多方共赢。

如今的石桥子镇,产业兴旺、活力迸发,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着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