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 潍坊海洋经济“四轮驱动”,千亿海洋产业筑牢“蓝色粮仓”
新黄河  7小时前

潍坊依海而立、向海而兴,是中国渔盐文明的发祥地,是环渤海重要的海滨城市,拥有158公里的海岸线、1289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天然卤水储量达60亿立方米、全国第1.近年来,潍坊市连续实施两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海洋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十四五”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7%,2024年达1703.42亿元、占GDP比重21%,以全省1/22的海岸线创造出约1/10的海洋生产总值,更好潍坊呈现出愈发鲜明的“深蓝底色”。

聚力发展“蓝色经济”,海洋产业增创新优势

潍坊原盐产量占全国1/4、纯碱占1/6、溴素占九成,资源要素富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55.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81个,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省第1.海洋化工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4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涉海规上企业达1847家,国内最大的船舶动力供应商潍柴集团、深海结构件领域世界隐形冠军豪迈集团等龙头企业擎起“大国重器”,广袤海洋成为蕴藏无限机遇的“创富蓝海”。

聚力打造“蓝色引擎”,海洋科创激发新动能

潍坊拥有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数量居全省前列,每年培养涉海高技能人才3000多名。近年来,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深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5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4家、占全省18.6%,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国内唯一内燃机产业计量中心落户潍坊,全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建成投用,深海高性能防腐新材料、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全国首个南美白对虾联合育种中心破解“卡脖子”难题,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壮大。

聚力拓展“蓝色空间”,海洋合作实现新跨越

潍坊地处莱州湾南岸,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贸易兴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通达国内外18个城市。潍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港口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资源,把港产城融合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扎实实施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总投资301.5亿元的21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潍坊港国内首次实现通用干散货码头全流程无人化作业,集装箱吞吐量近5年年均增长80%,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依托潍坊港等开放平台,潍坊与世界紧密相连,经贸通达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聚力筑牢“蓝色屏障”,海洋生态绘出新画卷

潍坊拥有全国唯一、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柽柳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全省最大的海草床和贝类“仓”,全省第2的自然岸线保有率。2021年以来,潍坊市先后投入100多亿元,累计修复滨海湿地2165公顷,国控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高于省定目标14.3个百分点,莱州湾牡蛎礁修复、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成为国家生态建设典型案例,“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态画卷在潍坊徐徐展开。

向海图强,再启新程!“十五五”期间,潍坊将锚定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一个目标”,发挥资源、产业、区位、科教“四大优势”,实施百强项目、千亿集群、万企向海“三大工程”,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新黄河客户端:刘宝军

编辑: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