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刘瑞祥
2024年7月27日,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二天,《小城的年轮》作品漫谈分享会在山东济南举行,该分享会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分享会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王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山东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吴永强及本书作者刘星元三位文学嘉宾。他们对该作品的创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分享会中,嘉宾畅所欲言。王川认为,在散文集《小城的年轮》中,刘星元以敏感的洞觉、深切的情感、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和语言,记录、描摹、雕刻了一座令其着迷的县城“年轮”,“那是他的生活、生存之地和回望、探索的精神空间,在他的认识和判定中,县城始终是一座臃肿的‘大村落’、一座发育不全的‘小城市’,却具备组成结构的多层面、繁杂性,在各色人等的生存互映与盘根错节中蕴藏着无尽的生动故事和生命交集。于是,他深入其中,打量、审视、回味、体悟这些烟火人生中的细微事物,关注那些岁月流转和时代潮流中的停滞者和逆行者,那些被时光忽略的小人物、小事物、小片段、小情节,并从其中发现它们的存在价值和书写可能。”
王川说,刘星元是一位辨识度极高、具备强大创造力的年轻作家,在写作的道路上,他一定会走得更远、更稳健、更出色。“他与这些大时代里的小生活共生、共情、共鸣,于字里行间表达了温暖的关切和悲悯,也使他的写作呈现出了文本的丰富性和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另一位嘉宾吴永强说,“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星元,也是熟悉的星元。在以文学为基石的友谊之外,日常的星元是陌生的,即使在文学领域,他的思索之绵密,对人性之洞彻,也超出了我对寡言的他的基本认知。当然,短暂的陌生感之后,那个熟悉的星元扑面而来。一个身处县城的写作者,用自己无处不在的一双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蛛丝马迹,让故事和思维不断交织,产生关联。他写出了自己的县城,也是我的县城,是普遍存在的当下的焦虑、探索与沉淀。”
吴永强认为,星元见证了县城的成长,记录并把各种人和事扭结在一起,形成一部以他的眼睛为中心的大电影。我们跟着他的镜头,走进当下的中国县城,也就走进了时代。一篇篇散文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叫“刘星元”的主人公,他在县城读高中,后来回到这里工作、租房、买房、结婚,他的儿子也是他灵感的一部分,他看到的建筑会说话,看到的老人、擦肩而过者、戴面具的人、命运多舛的表哥是故事的组成部分。他不仅是主人公,还是导演、摄影师,是故事的来源和归宿。他是记录故事的人,更是制造故事的人,从记录到制造,从现实到文学,他是文字的主宰。他说,星元的散文完全符合我对深度和广度的认知,向最深处挖掘,探索最广泛的外延,抵达了当下散文的高度。
分享会最后,本书作者刘星元说,前不久,用短视频、图像、音乐作为表达手法的“县城文学”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它们对焦的人和物,斑驳、昏暗、破旧、窘迫……渲染着于微微沉淀的时光的粗粝感,挺有感觉的。“但我也同时发现,所谓的‘县城文学’,实际上大部分是县城艺术,或者说是冠以县城之名的流量艺术。”
刘星元用了数年时间书写《小城的年轮》,县城生活就是他无法作伪的当下状态,所以他更想通过这本书来叙说以自己为触角真实触摸到的当下的县城。“我希望自己是在挖掘什么,而非呈现什么——作为生活于此的普通人,我告诫自己,目光平视,内心悲悯,不避疼痛,像蛇一般自噬,写出当下县城的部分影像、问题、矛盾,写出一些看似可有可无,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
刘星元对新黄河记者说,“县城生活就是我无法作伪的当下状态,所以更想通过这本书来叙说以自己为触体真实触摸到的当下的县城。”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编辑:俞丹 校对: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