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今年十一月,享誉华语世界三十余载的漫画大师朱德庸,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推出个人全新作品《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距离朱德庸上次出书已经过去六年,这部诚意之作献给生活在这个多变时代的不同年龄层的人,带你摆脱情绪包围,找回未受污染的自己。
在这部新作之中,朱德庸采用兼具黑白、淡彩的强烈⻛格,完全手绘、手写了180则普通人面对自我困境的故事,或幽默,或自嘲,或讽刺,或治愈,展现出朱德庸对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以及对时代困境的温柔解剖。
《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的创作始于2020年,彼时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全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世界停止运转,从喧嚣变为寂静,给了朱德庸重新观察与审视这个时代一次新的机会。他再次拿起画笔。“我在画的时候,并不是冲着要出版的目的,我只是把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一张张画出来。”朱德庸说。
经过疫情这几年,朱德庸敏锐地捕捉到,情绪价值对人愈发重要,我们需要正视情绪的作用。在他看来,我们每天都是“一个人面对一个世界”,我们都要经历上班、升职、恋爱、结婚、生育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一件都可能是一颗未爆弹,聚积在我们的内心里,蕴藏在我们的情绪中。只有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才能妥善面对这些人生未爆弹,不至于在爆炸时被炸伤,或是一蹶不振。
眼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已经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朱德庸这部深度反映内心世界的新作品,相信会给疲惫不堪的读者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直面当代人的精神内耗,拆除人生未爆弹
《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首先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纵观朱德庸漫⻓的创作生涯,这本书是继《什么事都在发生》之后,再一次打破“四格漫画”的限制,用更加随性、自由的手绘⻛格,表达朱德庸对人的自我困境的理解。全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精心编排与设计,每一⻚都是一则短故事,用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图文,剖析一团乱麻、意外频出的人生,时不时令读者会心一笑。
现代人的困境,一直是朱德庸很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此前他有多部作品,从不同维度与视角,诠释现代生活给人造成的困境。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朱德庸如此解释现代人的困境:“今天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跟着时代走,但实际上很多人是在跟着钱的速度跑。现在人之所以不快乐,产生这么多的困境,就是因为我们都在用别人的速度要求自己。”
在新作中,朱德庸将笔锋向内,对准我们的自我困境。如果用今天流行的MBTI来说,这本书堪称“I人”的内心世界大放送。这类人内敛、敏感又心思细腻,似乎每天都会有巨大的精神内耗需要独自处理。朱德庸在全书开篇写下一句话,“遇⻅一只戴潜水帽的章⻥,他告诉我:这个世界越来越危险了”,生动地展现出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反复拉扯。
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朱德庸细致地描绘了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精神内耗、失眠、做噩梦、孤独地坐在美术馆发呆;一次次分手,默默地想念旧恋人;寄出第十四份求职信,为找不到工作而自我怀疑;不小心睡过头,挤在摇摇晃晃的班⻋里去公司;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交到朋友;生活没波动,感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去参加朋友的葬礼;给自己办一场生前告别式,给自己写临终遗言,“第一次来人间表现不佳,有失礼之处,请多包涵。”
在展示朱氏幽默的同时,朱德庸还坚持一贯的讽刺⻛格。他认为,“幽默跟讽刺的关系,也跟电线杆与狗的关系是一样的”,因此在这本新作中,他毫不留情地讽刺了这个社会的病症⸺“现在的科技真的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我和所有的人都只有一只手机之隔”。朱德庸坦言自己一直是“反网络、反科技的人”,至今仍然很少使用手机,也从来不接听陌生来电。他还关注到,如今的人“都喜欢廉价情绪的东西”,他有些无奈地说,“可能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真正值得落泪的事”。
不难看出,朱德庸对当下这个时代,是带着一丝悲观的。商业化、科技化愈发成熟的同时,无限压缩了当代人的空间和时间。尤其是20-45岁的年轻人,很难不成为社会这台高速运转机器中的一环。
“别人说,我们的人生,只是从这个世界路过。我说,我们的人生,还会被这个世界辗过。”朱德庸感慨道,没想到疫情解封后,世界运转得比之前还要快,每个人都被时代推着向前跑,没办法选择自己的方向,渐渐变成了没有成就、没有希望、没有梦想的新“三无”一族。因此,有时候我们并非自愿躺平,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人生未爆弹”,是这位漫画大师创造出的新概念。他解释道,“未爆弹不是真正的 炸药,其实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你情绪里面的TNT炸药,也是你脑子里的一根神经。每个人的一生可能都要经历未爆弹爆了,那就是崩溃,你的灵魂含着泪冲出了你的肉体。”
在这部新作中,朱德庸认为,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会引爆我们的人生未爆弹,“中午11:47开完第四个会议”“半夜1:34饥肠辘辘吃泡面时”“把和恋人在一起的三年一股脑打包从两人记忆中丢出”......诸多精彩、有趣的表述,直接道出了许多人曾经亲历过的崩溃瞬间,迅速引起读者共鸣与深思。
“我希望告诉读者,在你的未爆弹还没有爆之前,要想办法弄清楚你的未爆弹是什么。如果你清楚了,即便它爆了,会是灿烂的烟花,照亮你未来的路;如果你跟你的内心距离非常遥远,那爆了可能会是世界末日。”朱德庸说。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朱德庸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可能仅有的秘诀便是,多花一点时间关心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可以想想人生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困扰我的是什么”。
用行走的速度缓慢手绘,一笔一画揭露时代病症
尽管笔耕不辍,但朱德庸一直保持着缓慢的创作速度,每部作品的筹备期都在5-10 年。在创作的过程中,朱德庸坚持不请助手,从铅笔到墨线,再到上色,每个环节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新作《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也是他一笔一画的成果。“最早画的线条跟最后画的线条不太一样,因为历经两年多,人的情绪和感受会不一样。”朱德庸说,“我相信这么慢是对的,因为在慢的过程中,你会不停反思,重新感受,逐渐接近内心。”
这些年来,朱德庸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除了创作之外,他与太太冯曼伦深居简出,养猫、散步、读书、听音乐,几乎很少与外人打交道。疫情刚开始,朱德庸发现大多数人“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困锁起来,世界如同断裂的汽⻋⻮轮皮带,我们只能坐在⻋里,等待道路救援”。他原先以为,世界静止了,人们会重新省思过去的生活,却没想到大家陷入了更严重的情绪困境,哪怕疫情结束,也在更加内卷的社会里精疲力竭。
朱德庸认为,我们应该更多思考“我”与“自己”的关系。他戏称自己常常打开能接 收旁人信息的天线,默默地观察周遭人的情绪、打扮、行为举止和谈话方式。这些讯息都储存在他的大脑里,继而变成新作的灵感。
如今,朱德庸对人在这个时代中的困境有了新的解读:“我们面临的是没有余力往前 走,没有勇气往后退,原地踏步又会让我们焦虑不安。我们被卡在那儿,又没有跟内心、灵魂连上线,所以我们的导航系统已经失效,不知道接下去的人生该怎么走。”
面对这种情绪之谜的时代困局,朱德庸思索数年,以他内心住的那个单纯小孩的视 角,将谜底全部写进《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
“这本书是献给人生还没开始的人;人生刚开始但还很迷茫的人;以及人生已经开始 很久,却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的人。
[关于朱德庸这个人]
今年64岁的朱德庸是华人世界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幽默大师,他拥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创作生涯。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
以稳定的节奏相继出版了许多畅销作品。早期的四格漫画作品,如《涩女郎》《双响炮》《醋溜族》等,已经是80后、90后的经典童年记忆。根据《涩女郎》系列改编的电视剧《粉红女郎》,一经播出便大获成功,让朱德庸这个名字被更多人知晓。
回过头看,成为漫画家是偶然中的必然。朱德庸从小就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天⻢行空的想象力,在很小的时候他便意识到自己不爱与别人玩在一起。他与自己玩,“在心里面玩”,而画画是他观察、记录这个世界的方式。大学毕业后朱德庸在报社有一份符合世俗标准的稳定工作,可是上班无法让他快乐,因为那不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他厌倦上班,经常拖延时间不去单位。
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朱德庸发现漫画才是自己热爱的事情。起初他对以画画为职业选择有些不安,毕竟在当时的台湾社会,画画并不挣钱,但是在太太的鼓励下,他最终决定辞职,开始做一名专职漫画家。没人能料到,这个名字引领两岸流行文化三十余年,并以“朱氏幽默”著称。
中后期作品《关于上班这件事》《绝对小孩》《大家都有病》,每本漫画出版后,都能形成现象级讨论,正版销量早逾两千万册。2009年获颁“新世纪10年阅读最受读者关注十大作家”,2016年获颁金漫奖特别贡献奖。作品多次改编为电视剧、舞台剧,画作更在名家拍卖场上屡创纪录。
编辑:徐征 校对: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