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徐敏
《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以下简称《事物的起源》)是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经典科普作品。自1939年德文版问世以来,这本书就因平易通达的行文风格、丰富精彩的材料征引和妙趣横生的插图赢得全球读者的青睐,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这本兼具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经典著作中受益良多。

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中,彩妆的流行已见端倪;没有精挑细选的学区和补习班(甚至没有书本),丛林和草原居民们仍有保证教育质量的秘诀;1896年,经过三十六年的“盯盘”后,阿散蒂部落的一位土著居民用美元买入大量贝币,凭借顶尖投机眼光成功地一夜暴富……
当我们在博物馆追踪文明的线索,常见的多数陈列品却已习惯保持沉默:一块石头曾肩负美食的奥秘,一枚贝币可能隐瞒了漂洋过海的过去,一个陶器在世界各地有着面貌各异的“兄弟姐妹”。看似平凡的外表或许成为这些宝物缄口的最佳托词,但它们的奇妙命运已被《事物的起源》记录在册,正等待着我们的发掘。
《事物的起源》作者尤里乌斯•E.利普斯是德国著名人类学家,中文版译者汪宁生为我国民族考古学奠基人之一,二者同样倡导“人类学应成为大众的人类学”,将治学中累积的丰富田野调查经验倾注到本书的写作和翻译中。
在书中,作者选取当代公众兴趣所在的15个主题,用散文般的口吻讲述起人类的故事。本书内容与读者日常生活片段紧密相关,又涵盖七大洲文明发展,满足了“隐藏人类学家们”旺盛的求知欲,也将“取之于人”的人类学知识重新归还普罗大众,由此演绎宏观学科与微观个体之间的精彩互动。
书中那些看似“原始”的族群,以其对社群和谐的深刻理解、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平衡、对冲突化解的独特智慧,无声地警醒着我们:世界局势纷繁复杂的当下,当民族主义壁垒高筑、战火与恐怖主义阴云不散、对大自然的贪婪索取招致反噬——我们该如何与自然、与其他民族、与世界、与未来相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寻求世界大同之道,是任何时代都永不过时的生存法则与文明真谛。
编辑:江丹 校对:杨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