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探索未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古至今,我们既对未知充满恐惧,又对其充满好奇。我们总是渴望预知未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试图通过向神明献祭、从神谕中寻求建议、利用占星术解读星辰等方式,从未知中探求确定性。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寄望于通过积累和解释过去的模式来预测及量化未来,然而真相是,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新近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未来》一书,探讨了我们最迫切的问题,对于渴望理解未来、塑造未来的读者而言,是一份关于未来的指南。它不仅提供了对未来学的深刻见解,还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定位自我。无论你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者,还是对未来充满忧虑的悲观主义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共同的未来。
本书作者珍妮弗·M. 吉德利,著名未来学家,创新教育者,后形式心理学家,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在悉尼大学可持续未来研究所任兼职教授,在未来研究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拥有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著有《后形式教育:复杂未来的哲学》(2016)等。
在《未来》一书中,作者表示,“我希望阐述自己25年来在多元未来研究这一引人入胜的领域的种种发现。我会特别提到在阅读有关未来的内容时有可能遇到的一些潜在的冲突点,尤其是科学预测和毫无根据的猜测之间的冲突。我将讨论未来是时间概念还是地点概念,以及3000多年来人类思考未来的历史,并力图在两个极端——马尔萨斯预言的末日灾难景象和技术乐观派描绘的丰饶主义未来画面——之间找到一条未来的路线。”
编辑:江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