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颐
桃花源,在我们的认知里,是陶渊明笔下那个与世无争的理想国。但在马伯庸笔下,桃花源却成了妖怪们的聚居地,身为“社区”管理者的俗务道人,玄穹每天都得处理这里的各种事情,小到夫妻吵架,大到生存危机。所谓桃源,不过也是“人间”的一面镜子。
《桃花源没事儿》,这部披着奇幻皮的长篇小说,内核却是相当现实的职场生存寓言。这个带着“遇财呈劫”倒霉命格、每月领着二两三钱俸禄的小道士玄穹,简直就是当代“牛马”的化身,他的经历就是无数普通打工者的日常生活。
在桃花源这个妖怪聚居的“职场”里,玄穹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处理不完的琐碎事务:制止妖怪学堂的孩童斗殴、解决邻里间的鸡毛蒜皮纠纷、整理积压的道门文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KPI”,占据了他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工作很难让他升职加薪,而他只能任劳任怨地干着这些干不完的活儿。这不正是现实社会里无数“社畜”的真实写照吗?玄穹那句“我这一辈子能看到头,就是这二两三钱的人生”,对职业生涯一眼望穿的无奈自嘲,实在让人心有戚戚。
透过玄穹的眼睛,我们还看到了很多职场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云洞道人是个甩手掌柜,宅居洞府不问外事;云光道人脾气暴,经常被当枪使;云天道人看着风光霁月,但实际上……这三位上司都深谙职场规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玄穹发现“逍遥丹”危害桃源全境,不断追查,继而想为前任俗务道长玄清翻案,想为桃源的居民们做点实事,而他担忧“我的话会有人信吗”,于是,他不得不采用以身犯险的方式,逼迫真凶露面。
桃花源,不是“桃花源”,依然是个鲜明的层级社会。西海三太子敖休,旷学、聚众作乐,还打了上门家访的老师,祭酒却诚惶诚恐,多加包庇,甚至云洞真人都说不要告知龙王以免生出事端。而普通妖怪如天山雪莲蛛朱侠,因为母亲卖掉大房子换取他进入心猿学院的资格,他不能辜负母亲的辛苦劳作,只能忍气吞声。“同窗不同命,真是天数。”
玄穹对这些现象的吐槽和不满,戳中了我们普通人的心肺,“原来不是只有我在经历这些”,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就是阅读的一种疗愈,我们的委屈和不甘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社会现象,有人帮我们说出来了。面对社会不公和职场压榨,玄穹的每一句内心独白,每一句毒舌讥嘲,都是我们的嘴替。
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玄穹的心中依然“仿佛若有光”。他明知工作的不合理,但始终坚守职责,抓住机会就争取加薪,他刻薄得可爱,小气得机灵。他明知自己能力有限,工资水平决定责任范围,于是给自己定下“不沾大因果,攒点小功德”的规矩,可是真的遇见危害到桃花源的事情之时,他没有选择置身事外、明哲保身,而是迎难而上,这份勇气和担当,这种“又刚又怂”的心态,不正是许多喊着“摆烂”“躺平”但又日复一日投入工作的人们的表现吗?
社会有阴暗面,人性有阴暗面,但玄穹从来没有对社会、对人性失望过。“道经有云,命者性也,运者情也。”玄穹很擅长给自己建立人脉,发挥团队精神,他帮助青丘狐女婴宁突破心魔的羁绊,让她懂得“怯于解封,怯于驾驭自己的力量”才是自己设下的束缚。他帮助敖休脱离烂泥般的人生,找寻自我的真正价值,就连不起眼的蝙蝠精老果也被他“知人善用”发挥了很大用处。玄穹的每一次化险为夷,凭借的都是他对工作的熟悉和自身的智慧,还有前辈和小伙伴的鼎力帮助。
桃花源妖怪的种种执念,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焦虑与追求的缩影。玄穹的“穷命”设定,意味深长,就像一首老歌里唱的:“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在我们心中,自有桃花源,自有一道光。
编辑:徐征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