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城市百态,表达时空荒诞——愚石长篇小说《无罪之城》创作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新黄河  8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2025年7月6日下午,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愚石长篇小说《无罪之城》创作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主持,李掖平、丛治辰、刘玉栋、丛新强、赵月斌、史建国、顾广梅、李慧、段超等省内外专家学者、部分在校研究生对小说进行了讨论,山东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杨智介绍了小说的出版情况。


《无罪之城》是山东省作协2024年重点扶持作品,于今年4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基于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融入超现实主义创作笔法的浪漫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追求城市理想、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全视角书写城市百态,创新性表达时空荒诞,以迥异于传统的创作技巧,深度描绘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城市的价值趋向,将生活在底层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居民,在面对历史文化街区复建时所产生的情感纠葛及生命挣扎,以超现实的视角全方位呈现,并以此串联起一座城市的人世烟火、精神追求、道德伦理、人性繁杂,在将现实的城市样貌、庸常的生活细节别样呈现的同时,更把高尚的城市品位、不屈的人文精神、极致的悲悯情怀,作为创作的主旨和方向,全方位演绎生命个体的况味和底色,铺陈起城市生活的经纬与纵横,反映和展现时代追梦人的爱与梦、痛与变、罪与罚。《无罪之城》是理想主义的追索,更是浪漫主义的悲歌。


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本书兼具现实批判与哲学思辨,叙事上有所创新,让人想到卡夫卡、帕慕克等现代派手法。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认为作品直面城市发展矛盾,以县域社会映射时代问题,“死亡—开会—死亡”的闭环结构,让故事充满了张力。其他专家分别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与中外经典作品的关联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评价,盛赞本书兼具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与先锋叙事探索,是近年来艺术品相上乘的作品,是山东省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高峰。同时,各位专家在个别细节及内容上给出了可以完善之处。作者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表示感谢,坦言作品存在遗憾,寄望未来的创作会更有温度和力量。

《无罪之城》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杨庆祥强力推荐。他在推荐语中指出,《无罪之城》是一部城市文学的深度之作,小说借助历史、梦幻、奇闻杂说,编织起一幅立体的当代城市发展图景,书写了中国人“看不见的城市”的欲望和梦想。责任编辑王怀瑞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结晶,此书是献给现代文明的劝谏和情书。作家本人更是直言,《无罪之城》是一部城市寓言,读懂它需要智慧、力量和勇气。


《无罪之城》的作者愚石,本名石玉奎,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艺术评论家。共出版个人作品集13部,含长篇小说“乡望三题”等7部,艺术评论集、诗集及其他作品6部,作品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曾获冰心散文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奖项。

编辑:江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