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徐敏
连城三纪彦的小说适合在夏日风雨大作的天气,靠在窗边慢慢读。外面风雨如晦,乌云如盖,书里故事百转千回,扑朔迷离。《一朵桔梗花》这本书中流露出的爱意、恨意还有杀意,与窗外的风声雨声间杂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柔肠百结又心有戚戚的阅读感受。就是会有这样的故事,凋零的鲜花上沾着几滴殷红的鲜血,一股深深的恶意透过文字汹涌而来,狠戾却又唯美。
日本推理文学比较发达,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作家东野圭吾,其实在日本推理界算是晚辈。往前追溯,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连城三纪彦已经开拓出推理小说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度。这本《一朵桔梗花》就是连城三纪彦代表作,这名作家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传统的推理框架,将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花相结合。这种将凄美爱情、扭曲情欲与诡谲谜案交织的叙事范式,在整个推理史上独树一帜。可以说,故事中渗透着纠缠至死的爱意与杀意。
雨夜的花街后巷,逝者手中紧握的桔梗花暗藏病态的告白;初秋的幽暗房间,女人身上的桐花香味成了传递杀意的密信;月下的回流川上,痴情女人身旁的花菖蒲宣告着情人的恶意……黑帮、艺伎、歌人、武士,背叛、妒忌、偏执……《一朵桔梗花》中的八桩命案,八种对“爱”的致命诠释,洁白的花瓣,染了泥,溅了血,一群在爱恨中挣扎的疯子,说不清是因爱而死,还是用死证明爱。
第一个故事《藤之香》就令人惊艳。小说并不着急进入正题,而是从一名老人回忆记忆中的花街“长明坡”缓缓展开。多年前,“我”与在花街工作的女子阿缝同居,她在乡下有一个生病的丈夫。长明坡的尽头有一个“代笔师傅”,主要帮助在花街工作的艺妓写家信。淫雨霏霏的季节,院子里的白藤花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花瓣零落。接连发生了几起命案之后,警察把凶手锁定为代笔师傅,他在被抓到拘留所之后自缢身亡,真实案情依然不甚明朗。
后来,机缘巧合下“我”逐渐解开了这个秘密。原来,代笔师傅知道自己得了痨病,死之将近,决定救几个花街女人。因为长期替她们代笔,他知道这些女子家中不是酒鬼父亲就是赌徒哥哥,或者长期卧病在床的丈夫。代笔师傅轻易地篡改了艺妓的家信内容,把男人唤至花街后杀死他们。
连城三纪彦的推理小说情节无疑是精巧细腻的。就《藤之香》而言,当案件真相在作家从容不迫的笔调中慢慢揭晓时,给读者带来既意外又合理的阅读感受。再回味这个故事,雨水中的白藤花,沉默瘦削的代笔师傅,想让丈夫死掉的阿缝,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线索,像众溪汇流一样融合到了最后的结局。
其他的故事亦是如此。比如《桔梗之宿》中的艺妓铃绘,杀死一名男子后再杀死另一名男子,因为她认为杀人可以见到心仪的警察;《回流川殉情》中,情侣相约乘船在河流中的花丛中殉情,女子死去男子活了下来,写出了经典的和歌。这些构思新奇的小说,后来的作家、编剧从中多有借鉴,并且以此为灵感创作出其他文学或者影视作品。
连城三纪彦是一名很懂女子、很懂人性的作家。他似乎有一颗可以窜入其他人灵魂的心灵,幽微而准确地感知这个人不易察觉的思绪。这种思绪可能是阴暗的、矛盾的、不足为外人道出却又挥之不去的。连城三纪彦巧妙地捕捉到人的这些深沉隐秘的情绪,将其编织到花朵、艺妓、雨水、风雪、爱意、恨意交织的氛围中,让读者如同行走在洒落着鲜花与鲜血的道路上。
当然,如果仅仅故事本身足够高明,也不足以支撑连城三纪彦成为日本推理文学上的重要一环。《一朵桔梗花》还有一般推理小说难以比肩的特点,那就是类型小说与纯文学的完美结合。作家的文字舒缓、从容、优雅而又沉着,犹如静水流深而又清澈的河流,读者缓缓淌过,感受到文字沁透人心的滋润。
“苑田划了划桨,让小船靠到花丛边,拿朱子的剃刀割下一朵花。他用花茎绑住两人的手。那被强行弯折的花茎似乎随时都会断裂,但苑田所剩无几的生命气息依然沿着花茎,注入朱子手腕上花朵的鲜艳色彩中。”
“光线异常昏暗,我眼前似乎摊开了一幅沉入水底的水墨画,墨色已经晕开,线条已经模糊。我甚至不知道,这晦暗的景色是雨水氤氲所致,还是暮色渲染而成,抑或只是我的记忆遭到岁月的侵蚀,变得漫漶不清。”
可以感受到,即便小说的内核是推理、谋杀,作家的文字却并不坚硬、冷峻,而是朦胧、柔软。如此具有诗意的文字却在讲述着花朵与鲜血的故事,一时之间让我们的阅读逐渐慢了下来,因为还需要欣赏这份交织在爱意与杀意之中的诗意。如中国作家止庵所说,这是连城三纪彦充分展现的日本审美。
还是作家自己说得最好,书中的女子和花朵的命运一样绚烂而短暂:朝阳续薄命,花魂暂复生。须臾颜色好,明日复凋零。
编辑:任晓斐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