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晚年集大成之作,华语世界首部全译注释本《芬尼根的守灵夜》问世
新黄河  2天前 13:09

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当詹姆斯·乔伊斯在1939年出版《芬尼根的守灵夜》时,他近乎失明的双眼已无法看清自己倾注十七年心血的手稿。这位以《尤利西斯》颠覆现代文学的巨匠,用这部“黑夜之书”为文学生涯画下惊世骇俗的句点。如今,这部被誉为“文学珠峰”的奇书,由乔伊斯研究专家、翻译家戴从容耗费十八年之功翻译、加注,经译林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力,以全球首个中文全译注释本的形式问世——这不仅是翻译史上的一次壮举,更是一场向汉语疆域发起的思想远征。这部作品的问世,标志着简体中文世界首次完整直面现代主义文学最艰深的文本,也意味着汉语读者得以跨越语言的鸿沟,置身乔伊斯笔下由词语、梦境与历史交织而成的浩瀚宇宙。


继《尤利西斯》之后,乔伊斯晚年的集大成之作

乔伊斯晚年饱受眼疾之苦,已做过多次手术,靠着放大镜写作。在视力衰退至几近双目全盲时,乔伊斯只能依靠口述写作。在巴黎昏暗的阁楼里,历经十七年时间,几经修改,终于完成了《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部集大成之作。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现实书写与梦境想象相互交织,难分彼此。在都柏林,酒店老板汉弗利·卿普顿·壹耳微蚵(HCE)与妻子、儿子、女儿共同生活。众口相传,壹耳微蚵在凤凰公园犯下下流罪行,他为此躲躲藏藏,但这所谓罪行并未得到任何证实,即便是法庭的审判也无果而终。晚间,在楼下的酒店中,身为店主的壹耳微蚵服侍完酒客,以醉酒进入属于自己的夜晚,而在楼上的家中,家人各自忙碌自己的事务。夜色之中,难言清醒或蒙眬,每个人都以不同分身穿梭于历史与当下、身边天地与宏大世界之间。当太阳升起,门被打开,妻子的声音响起,她要唤醒终将离开自己的丈夫,而她自己也将如河水一般汇入海洋。

在这部长篇巨著中,乔伊斯赋予了语言以新的形式和无穷的意义,让每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词语,都在多重组合之下拥有了不断解读、不断得出新意的无限可能。通过该作,他将现代文学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后世读者留下了巨大的难题。

正如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言,为了超越《尤利西斯》,乔伊斯创作了《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部耗尽生命能量的作品,既是作家对自我的超越,也完成了对时代的巨大突破。

从争议到丰碑:重写二十世纪文学史

《芬尼根的守灵夜》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正在进行中的作品”(WorkinProgress)为名初现文坛起,便深陷文学史的争议漩涡。在长达十七载的创作历程中,乔伊斯不仅要直面出版商对实验性书写的犹疑,更要承受来自同时代作家的美学质询,甚至其长期资助人韦弗女士也多次致信表达困惑。当这部“天书”终于在1939年付梓时,等待它的仍是主流文坛的集体失语——这种创作与接受的历史错位,直至作者同年溘然长逝于苏黎世时仍未消弭。

乔伊斯晚年的这部皓首穷经之作,其美学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作品语言本身的多义性、衍生性、开放性,“经过解构主义批评家们的阐发,为意义从结果转向解读过程以及消解中心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其风格化的叙述,被贝克特、罗伯­格里耶、托马斯·品钦等不同程度地继承与发展。文学批评家伊哈布·哈桑将其作为后现代文学的范本,认为如果没有《芬尼根的守灵夜》,“后现代作家们就完全可能和他们的前人毫无差别,而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十八载披星戴月:成就首个中文全译注释本

自1939年《芬尼根的守灵夜》问世,汉语世界逾八十年未得窥其全貌。《尤利西斯》的译者之一文洁若认为,与《尤利西斯》相比,《芬尼根的守灵夜》才是真正的不可译。

乔伊斯在书中大量利用声音的相近和音素的组合创造新词,将表音文字的谐音功能发挥到极致。其间涉及数十个语种,亦不乏行话、方言、学科术语等。自《芬尼根的守灵夜》发表半个多世纪之后,是否能以汉语解谜这个文学万花筒,如何呈现,一直是学界、翻译界广为探讨的问题。

戴从容是国内乔伊斯研究专家,在十年乔学研究基础上,她开始着手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她认为,如果译者只是将最趋近作者意图翻译出来,原文本身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将被大打折扣。故此,她选择了最不省力的办法,对原文进行了全面的翻译、加注工作。她认可乔伊斯所言“word”(词语)即“world”(世界),以百科全书式的译注本,解码乔伊斯的文学宇宙。一开始,戴从容每三天可以翻译一页原文,等到熟练了,也只能一天翻译一页,且是在心无旁骛,没有其他事情耽搁的情况下。前后历经十八年,戴从容终于完成了这项泰山压顶般的工作,其间精神的焦灼和体力的消耗,远非只言片语可以尽述。

戴从容将西方学界百年研究成果系统引入中文世界,累计添加41856条注释,成书的注释体量远超原文,堪称一部浓缩的“乔学百科全书”,也成为学术价值难以超越的中文译注本。2012年,戴从容译《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十余年后,《芬尼根的守灵夜》(全三卷)由译林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力推出。在乔伊斯发表《芬尼根的守灵夜》八十余年之后,汉语世界的读者终于迎来了首个中文全译注释本。正文中,词语的首选释义用小四号字排列,其他可能的含义则以小五号字排列于小四号字旁边,注释页与正文页一一对应,方便读者检索。此种排版方式为该版本所独有。文洁若认为:“这个译本与一般的注释本不一样,正文的排列方式非常像我国古代典籍的注疏本,用小字加入随文注。喜欢情节的人就看大字,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的人就把小字也加上去,用这样的方式来翻译西方作品既传统又新颖,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

三十载再启航:构建乔伊斯文学译介全景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译林出版社以开风气之先的魄力,相继推出两部世界文学巨著的华语首译本:萧乾、文洁若伉俪执译的《尤利西斯》打破“天书”不可译的神话,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至今仍保持着华语世界唯一全译本的记录。在经典巨著的译介版图上,译林社更以《蒙田随笔全集》《万有引力之虹》《比利时的哀愁》《维吉尔之死》等重磅译作,确立了其在大部头文学翻译出版领域的标杆地位。

时隔三十载春秋,译林社于2025年推出全球首个中文全译注释本《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部被称作“文学珠峰”的意识流巅峰之作,耗费译者十八年之功方得问世。据出版方透露,其已启动乔伊斯作品全景译介计划,《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等经典将陆续付梓,旨在为中国读者搭建完整的乔伊斯文学坐标系。此举不仅延续了上世纪译介《尤利西斯》的开拓精神,更以学术化、系统化的译介策略,推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迈向新高度。

编辑:徐敏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