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章丘铁匠文化融入战争文学书写,长篇小说《蘸火记》研讨会举办
新黄河  昨天 17:14

新黄河记者:徐敏  

8月16日上午,作家牛余和长篇小说《蘸火记》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文学院举办。《蘸火记》讲述了抗日游击队、独立大队以及独立旅三支地方抗日武装力量浴血章丘长岭山的英雄故事。作家将章丘的铁匠文化与抗战的英雄故事进行有机融合,极大丰富了长岭山的抗日英雄群像。与会专家从地域文化呈现、人物塑造、主题挖掘、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予以高度评价。

牛余和长篇小说《蘸火记》学术研讨会由济南市作家协会、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山东大学作家书院、作家出版社、章丘区委宣传部协办。来自文学界、评论界的十几位专家学者,作家出版社《蘸火记》责任编辑,章丘区文联、作协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媒体记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马兵主持。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山东章丘这片热土上的英雄故事。“蘸火”,亦称“淬火”,是铁匠们锻造金属的必要程序。以铁匠文化著称的章丘,因其位置独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英雄的章丘儿女激于民族大义,先后组建了三支抗日武装,利用有利地形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尤其是1938年以后,章丘的铁匠们逐步觉醒,不再忍受日寇的奴役,纷纷投身到抗日队伍之中,利用精湛的打铁技艺生产作战兵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家将这个充满地域特色的红色传奇融入文学作品,真实书写了长岭山地区的民族觉醒与团结,既有文学叙述的深度,也承载了历史的厚度。

山东大学作家书院执行院长赵德发在致辞中说,《蘸火记》这部小说令他印象深刻的地方首先在于小说强大的精神内核,作家写出了抗战精神,也写出了民族血性。另外,小说书写了章丘铸造铁器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小说中的铁匠何一钳是章丘铁匠的突出代表。小说是靠细节支撑的,《蘸火记》中书写了密集的细节,让情节生动,让人物鲜活。

济南市作协主席张鸿福、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臧文涛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张鸿福表示,《蘸火记》出版后他一直非常关注,这本书在评论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也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小说从选题立意、语言表达、人物塑造、情节架构方面均有不少亮点,作品既有可读性,又有纯文学的属性。这是作家牛余和为济南文学、山东文学奉献出的一部优秀作品。臧文涛表示,《蘸火记》是济南文艺作品的最新成果,今年1月出版以来在国内文学界引发广泛关注。作者牛余和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口述采集和案头研究的基础上,把章丘铁匠参与抗战这段真实历史融合在小说中,大量的细节确保了《蘸火记》故事的鲜活、生动与准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样一部厚重的地域抗战史诗,非常及时,值得关注研究。

在主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蘸火记》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玉栋表示,小说中流露出来的地域文化、铁匠文化是一大特色。故事发生在章丘,也承载着作家个人的情感和记忆,这是一种“有根的书写”。另外,刘玉栋提及《蘸火记》的语言朴素、简洁而又鲜活,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令读者怦然心动。尤其是一些战争情境的描写,对读者内心的冲击力很大。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张艳梅则提及了这部小说的认知价值,她表示,小说还原了个体生命的历史在场,是一部非常可感的具象的生命史。

作家、《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刘君谈道,《蘸火记》最鲜明的突破,在于将抗战故事与章丘铁匠这一极具地域标识的群体深度绑定。另外,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通过多重意象,将“抗战”从单纯的历史事件升华为对人性、牺牲与信仰的哲思。小说借视角与对话的巧思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以克制的笔触完成了创作上的自我超越,让读者在“蘸火成钢”的故事里,读懂牺牲的意义与英雄的分量。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月斌表示,《蘸火记》以青春、山河与信仰为核心,通过淬火式的文学铸造,融合地域叙事、民族精神与个体成长,构建了一个兼具历史厚度与文学美感的完整世界。三支抗日队伍、四种“蘸火”、五种风格,以及正面与敌后两条战线的双重叙事,共同塑造了这部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蘸火记》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精神的传承,激励当代读者在时代熔炉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与信仰篇章。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将《蘸火记》与其他同题材的作品进行了类比,阐明了这本书在有关打铁的描写、人物关系塑造等方面的亮点。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广梅也给予了《蘸火记》很高的评价。她说,《蘸火记》是一部有气象的战争文学作品,小说在理念和技术层面上有鲜明的现代品格,这是一部写给当代读者和未来读者的作品。小说中的历史观念、战争观念、性别观念都和当下时代最前沿的时代气息产生对接。

山东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邱兆辉用“小中见大、虚中见实、苦中见乐、平中见奇”十六个字来概括这本书的艺术特色。

《蘸火记》的责编、作家出版社编辑朱莲莲与作家牛余和则回顾了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历程,对与会专家的点评表示认同和感谢。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作家牛余和借助熟悉的抗战史料、地域文化和创作技巧,为读者艺术再现了抗日战争中章丘儿女的革命激情和慷慨悲歌,《蘸火记》这部小说在今天读来别有意义。

 

摄影:徐敏  编辑:李睿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