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劝人吃吃喝喝的享乐主义者走了 | 语闻
新黄河  2025年06月29日

新黄河记者:江丹  

6月25日,蔡澜离世。

蔡澜的社交媒体发布了讣告,这一次,评论区里全是悼念。

蔡澜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一直是网友有事没事就去翻翻看的地方。蔡澜生前,每年春节前的一个月,他会在那里与网友互动,回答网友的提问。

“先生您好,如何才能戒掉玩手机的瘾?”“买个烂手机。”

“问先生世间情为何物?”“古人不懂的事我咋懂得?”

“总感觉自己很差劲怎么办?”“改为觉得自己很厉害呀。”

“先生,是先读万卷书还是先行万里路?”“同时进行。”“蔡老,不开心该怎么办?不漂亮又该如何呢?”“每天大笑。拍照时用美图。”

“蔡老,夸我一下,让我更有动力努力奋斗。”“乖乖。”

“怎么才能获得那种高质量的快乐呢?”“只有多读书。”

“先生我好喜欢这个世界,你喜欢吗?”“喜欢。”

“先生,想努力却又打不起精神怎么办?”“藉口满天飞。”

“很爱的男朋友重要,还是出去闯的心重要?”“闯。”

“先生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回答过多次:吃吃喝喝。”

……

“吃吃喝喝”,大概是蔡澜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在蔡澜那里,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吃吃喝喝解决不了的。压力大的时候,不快乐的时候,都可以吃吃喝喝。有时候网友会在评论区里问一些虚无的痛苦问题,蔡澜回复的建议也与吃吃喝喝有关——去快餐店打工,在那里可知人间疾苦。

很多人喜欢蔡澜,或许也正因为这“吃吃喝喝”。

“吃吃喝喝”原本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却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在今天,温饱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喜欢去追问人生的意义,去寻找精神的目的地,却迷失在远方的幻象里。但是通过蔡澜,人们会知道,原来“吃吃喝喝”不只是与温饱有关,它还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快乐。

许知远与蔡澜对谈的那一期《十三邀》堪称经典。节目里,蔡澜带许知远去逛香港九龙城的菜市场,去熟食档吃火锅。许知远问蔡澜,香港的食物和它背后的社会心理是什么关系?“香港不想那么多,香港人就是说——我这么辛苦,我吃一顿好的可不可以?”蔡澜回答。在他看来,吃得好的话自己高兴,对别人也好,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食物是本能嘛,我们常常忘记本能。”

还是在那期节目里,许知远问,在这个时代做一个享乐主义者意味着什么?蔡澜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他说,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做一个享乐主义者,最大的问题是你敢想不敢想。其实早前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里,蔡澜就回答过关于享乐的问题。曾有网友问他,玩转时间和人生是努力地做学问自修嘛,是否还有其他?蔡澜回复:“是。还有及时享乐。”

在蔡澜这里,“享乐”不是对人生无节制的放纵和消耗,它跟“吃吃喝喝”一样,是对眼前那种切实的快乐的认可,是对自我的肯定。蔡澜正向地解释了“吃吃喝喝”与“享乐”,告诉世人去坦然地面对这些最基本但也最重要的需求和欲望,而不是一味追逐远方的风景。世界这么大,这么多人,你要关照好你自己。就像在评论区里面对网友一个又一个的烦恼,蔡澜回答的出发点都是放下那些无意义的自扰,鼓励人们看看眼前与自我。

有时候远方太远,这一路太过疲惫。

编辑:徐征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