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刻石”与临淄封泥中的“大夫” | 语闻·丸泥志
新黄河  2025年06月30日

作者:李鸿杰  

近日读到青海黄河源发现秦摩崖石刻(下文均称“昆仑刻石”)的报道,且通过石刻文字证明了传说中的昆仑源头。如果石刻非伪,这个发现非常惊人,不只是其于历史学的意义,也不只是将流传已久的文献记载与现实世界建立了最直接的联系,对于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是历史与传说在时间流中混杂为一种谜语符号,且大众早准备好将其作为纸上的文献与口中的传说继续传下去时,它突然出现在现实空间。这种感觉在前几年燕然山铭被发现时,也曾涌出于心头,一个太过熟悉的历史人物名字——班固,一个太过熟悉的历史大事件——汉匈战争,一个在古诗词中被意象化的地名与仪式——燕然勒铭,突然出现在蒙古国戈壁并不高大的崖壁上,历史竟这样突然扑面而来,这种感觉难以描述。此次黄河源秦摩崖,也有类似的制造这种难以言传的感觉的元素,秦始皇、长生不老药、昆仑山。

“昆仑刻石”线描图

随后有人指出此石刻为假,与曹操墓发掘时一样,仿佛传说至于传奇的历史,最好不要揭开谜底,何处为昆仑,还是永远在传说中营造比较好。石刻是否为假还在争论中,有后续辨伪或证伪的报道。我留意的是石刻中的两个字——大夫。报道中说:“大夫”二字为战国-秦文字中习见的合文。看文中所附线描图,“大夫”写法为“夫+两短横”,注意两短横未超过“夫”字笔画下沿,与传世“秦泰山刻石”“秦琅琊刻石”及后世翻刻的“秦峄山刻石”均不同,这三个刻石中的“大夫”两短横均在“夫”右下方超过了字的下沿。

秦琅琊刻石

秦泰山刻石

秦峄山刻石

“昆仑刻石”中的合文“大夫”写法,更接近于西汉早期临淄封泥中的“大夫”,除了“御史大夫章”为汉武帝太初元年对官印进行改革,要求印面五字,呈二二一布局,未用合文“大夫”,武帝前四字官印中的“大夫”常见合文,且均与“昆仑刻石”一样,两短横未超过“夫”字下沿,而与其他传世秦刻石中的合文“大夫”不同。

刻石中的“大夫”

西汉“御史大夫章”封泥

“大夫”在先秦及西汉官名或爵名中常见,合文写法与印章文字布局的需要有重要的关系。我们从西汉临淄封泥中的“齐御史大夫”“楚御史大夫”“齐右宫大夫”可以看出,沿袭秦代印制,西汉早期多四字官印,若遇字数超限,省文或者合文现象便会出现,“大夫”的合文写法也必然受制于印面空间,呈现出我们看到的样子。文字学领域里的“秦书八体”,其五为“摹印”,即因印面空间所限使文字不得不变形而成为一种独特“书体”。

西汉“齐御史大夫”“楚御史大夫”“齐右宫大夫”封泥

“昆仑刻石”是真是伪,学界依然在争论。但比较此刻石中“大夫”写法与其他秦刻石写法的异,及与封泥文字写法的同。不知对于“昆仑刻石”的研究,是否算是一个线索。

编辑:徐征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