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曙明
山东是礼仪之邦,济南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人在人际交往中很讲究礼数。例如:“老师”不离口,逢人称“老师”,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老师,请问宽厚所街怎么走啊?”“小老师,麻烦你给我帮个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济南人嘴里的“老师”之“师”,发音是有些儿化的shīr,不过对学校教师的称呼,就是“老师[shī]”。
普通话里有个“爷们儿”的说法,此是对成年男性,尤其是老汉的称谓。可是,在济南老话儿中,“老汉”与“少男”,甚至半大男孩之间,却可以互称“爷们儿”。例如:“爷们儿,咱爷儿俩下棋,你可得让着我点。”当然,这种长辈和晚辈之间互称“爷们儿”的前提,是双方较为熟悉、亲切。此外,济南老话儿中的“爷们儿”,还有对“仗义、硬汉”之人的敬佩之意。例如:“这哥们挺仗义,够爷们儿的。”
在济南民间,有“爷们”的称呼也有“娘们”的称呼,不过“娘们”的称呼多带有贬义。“你这个娘们怎么不知好歹,四六不通?”“四六不通”乃不懂事理的意思。
在济南老话儿中,晚辈对长辈还有“老爷子”“老太太”的尊称。“俺家老爷子今年快八十了,身体还行,每天都去大明湖遛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老爷子”之称谓,也可以用“老太爷”或“老爹”来替代。此外,济南老话儿中的“老爷子”或“老太太”,也可以泛指年岁大的老人。
济南人也有“哥们儿”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多半是年龄相仿的男人们之间的互称,而且并不完全是按年龄大小来论。“哥们儿,虽然你比我小两岁,可咱俩这么多年的朋友了,这回你怎么着也得给我个面子。”
在济南,“末子”或“小末子”,是长辈对半大男孩的称呼。“末子,回家给你爹说,我有事先走了。”“你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末子,这活你干不了。”需要说明的是:“末子”之“末”,发音为mǒ,而不是mò。在济南,半大男孩子叫“末子”或“小末子”,而半大女孩子则叫“小妮子”或“妮儿”。“你这个小妮子真调皮,怎么和个男小子似的。”此外,济南人对男婴的称呼可为“小子”,对女婴的称呼则为“丫头”,这两种称呼都带着亲切的语气。在济南民间,刚出生的婴儿叫“月孩子”,家里最小的孩子叫“老小”或“老幺(yāo)”。如果是男孩,还可以称为“老生子”;如果是女孩,还可以被称为“老生闺女”。
“小子”的说法,既有褒义用法,也有贬义用法。“这小子还真行,干么都像模像样的。”这是褒义用法。“这小子不是个东西,动不动就耍无赖。”这是贬义用法。“你小子可别没事找事,把我惹急了看我怎么修理你。”这当是人在气恼时的说法。
普通话里的伯父和伯母,在济南老话儿中,被称呼为“大爷”和“大娘”,不过这两个称呼都有多种语境。就“大爷”而言,一是称呼父亲的大哥,如果父亲有多位兄长,则在其称谓前缀加数字即可;二是称呼上了岁数的老汉,且带有尊敬的语气;三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指傲慢自恃的男子。如“你看他装模作样的,坐在那儿跟大爷似的”。就“大娘”而言,一是称呼父亲的嫂子;二是对年老女性的敬称。如今,第一种语境的称谓已经逐渐被“大妈”或“伯母”所取代,而第二种语境的称谓则已经逐渐被“奶奶”或“阿姨”所替代。
在济南老话儿中,还有“当家的”和“家里的”说法。“当家的”,是媳妇对外人称呼其丈夫。例如:“俺‘当家的’这两天受凉了,在家里躺着呢。”而“家里的”,则是丈夫对外人称呼其媳妇。此外,济南人还有“俺那口子”的说法,这是中老年夫妻间在朋友面前的相互称谓。
“当家子”也是济南老话儿的说法,不过“当家子”的称呼,是同姓人之间的亲切互称,且不分远近,只要是同姓人之间,都可以这样称谓。例如:“当家子,哪天你得闲来家里坐坐,咱们兄弟好好拉拉。”“拉拉”就是“拉呱”,即“说话聊天”。
普通话中的“亲戚”,在济南老话儿中被称作“亲亲(qǐnqīn)”,这个“亲亲”绝没有“亲吻”的语意。普通话里的恋人,在老济南话儿中互称为“对象”,而婚外情人,则被称为“相好的”。未婚生育的孩子叫“私孩子”,再婚的女人叫“二婚头”,未结婚的大龄女叫“大姑娘”,未结过婚的老年女性叫“老姑娘”,未结过婚的成年男性叫“光棍头”。
在昔日济南,商店的经理叫“掌柜的”,售货员叫“伙计”,饭店的服务员叫“跑堂的”或“堂倌”。“东家”是受雇人对雇主的称呼,“老先生”是对有文化的老年人之尊称,“二级钳工”则是人们对小偷小摸之人的戏称。赶马车的称“车把式”,大户人家的花匠称“花把式”,武术高手称“武把式”,大明湖上和小清河里撑船的称“船把式”,而光会耍嘴皮子,不干正事的则叫“嘴把式”。
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济南人,打小听济南话儿,说济南话儿,上述是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老话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编辑:徐征 摄影:王锋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