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药品的“身份证”,药品溯源码成为公众了解药品“前世今生”的重要途径。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判断药品是否合法合规。小小条形码,成为利好患者的利器。
药品追溯码是什么?
药品追溯码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印制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编码,也被称为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参保患者扫描药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即可查询到该药品的生产背景、流通信息、有效期等信息。每个药品都有独一无二的追溯码,同一种药品即便是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生产出来的,药品追溯码也不相同。
根据药品的不同包装,追溯码分为3个等级,俗称大码、中码和小码。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监管二处处长杨玲介绍,为了企业方便流通和扫码情况,药品追溯码一般会有三大类——
一大类是最小包装每一盒的小码;第二类是中包装,有10盒20盒的塑料包装,对应有中包装的码,另外第三类是大包装的码,一般在整个大包装箱上有一个码。“大码和中码的赋予,主要是为了企业验收扫码方便,因为大包装的码和中包装的码会涵盖每一个小盒的码,小码主要是为了完成全流程的追溯,来源可追,去向可查。”杨玲说。
查询结果怎么看?
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其中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版块,购药者可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获取详细的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信息。也可以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打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进入“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扫码查询或输号查询。
查询的结果将分为三种情况。
情况1:“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
建议等两天再次扫码,如还未出现,说明售出机构未扫描该盒药品上的追溯码,可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图源: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情况2:“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
如确为本人购买的,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
图源: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情况3:“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
如非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图源: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情况4:“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
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图源: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遇到回流药和串换药品怎么办?
如果扫码发现可能是回流或者串换药品,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向售出机构进行索赔。这里所说的“串换药品”,是指在医保定点药店或医疗机构中,将实际购买的药品与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进行替换的行为。而“回流药”,则是指使用他人医疗保障凭证,或参保人利用医保报销从定点医药机构购买药品,在个人实际支付购药费的基础上加价销售给药品回收人,药品回收人销售给医药机构、诊所等,医药机构再重新销售给患者。
无论是药品串换还是“回流药”,均是骗保行为,同时也可能对用药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专家表示,通过药品追溯码从源头斩断问题药品流通的可能,对于未来实现医保智慧化管理非常关键。
来自国家医保局的消息显示,2026年1月1日起,药品将实现追溯码全覆盖,对于没有追溯码的药品要“敬而远之”。
来源:光明网、央广网、大象新闻
见习编辑:樊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