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草凋零夏日长,当心米酵菌酸“潜伏” 在你的消暑餐里
新黄河  昨天 16:05

新黄河记者:苏珊  

小满二候,靡草渐枯,暑气蒸腾的时节,一碗滑溜溜的凉皮、一盘清爽的凉拌菜,无疑是对抗燥热的“解暑神器”。然而,享受这份清凉时也需留个心眼——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物质,可能悄悄藏在食物里。虽然它不常出现,但一旦误食,可能引发肠胃不适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做好预防很有必要。下面,我们就跟随疾控专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米酵菌酸所致食源性疾病。

米酵菌酸所致食源性疾病的产生原因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该类食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储存条件不当,椰毒假单胞菌会进入活跃期,大肆生产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拥有极强的耐热性,即使我们用100℃的开水煮沸或者高压蒸煮达120℃,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米酵菌酸所致食源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在30分钟至12小时之间,偶见1-2天。患者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皮下出血、抽搐等症状。严重会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米酵菌酸所致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需严把“入口关”

▶银耳、木耳现泡现吃,不吃隔夜泡发的。

▶食品和谷物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

▶家庭不制作、尽量不食用发酵米面。如食用应购买正规渠道的发酵米面食品,并及时食用,当天吃完。

▶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通讯员:彭兆伟 韦志幸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