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珊
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小腿出现轻微肿胀,对特朗普腿部的超声检查显示,他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发大众对这一疾病的广泛关注。不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这一称呼很少走入人们视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孙磊解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静脉曲张,长期站立、负重人群,老人,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该病进展缓慢,部分症状严重患者会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有先天也有继发病因
很多人容易将静脉曲张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画等号,实则不然。孙磊介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个总称,涵盖了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等多种静脉系统病变,静脉曲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表现。
他解释,静脉系统如同人体的“下水道”,而静脉瓣则是管道中防止血液倒流的“单向阀门”。当瓣膜功能受损或静脉壁弹性下降时,血液回流受阻、淤积在下肢,便会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这就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病原理。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复杂,有先天原因,也有后天原因。首先是瓣膜功能异常。静脉瓣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如深静脉血栓,导致“阀门”关不紧,血液倒流形成静脉高压;其次是静脉壁薄弱,既有家族遗传的先天性因素,也有长期站立、负重、剧烈运动等后天因素导致的静脉壁弹性下降;此外还有继发性因素,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破坏静脉瓣膜,或盆腔肿瘤等压迫静脉,均可诱发静脉功能不全。
病情发展缓慢,是从肿胀到皮肤改变的渐进过程
孙磊表示,特朗普被诊断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慢性就说明该病具有进展缓慢的特点,病程长达十年以上。
典型症状包括,在早期时下肢酸胀、沉重、乏力,脚踝肿胀,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中期时,脚踝及小腿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发黑),这是由于静脉高压导致红细胞外渗、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晚期时就可能出现静脉性跛行,行走数百米即因疼痛被迫停下、皮肤溃疡等严重并发症,这就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
孙磊指出,静脉功能不全一般来说不凶险。但随着病情进展,静脉曲张患者的血管会变得迂曲,血流不再顺畅,容易引发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此外,下肢静脉血长期淤滞、回流不畅,再加上患者缺乏活动、大量脱水或高龄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血栓。这些血栓若脱落,可能随血液循环流动,一旦阻塞肺动脉,就会导致肺栓塞,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凶险情况。
因此,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需警惕血栓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出现下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
老人和女性发病率较高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并非随机发病,有几种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老年人:血管退化、弹性下降是重要因素。孙磊比喻说:“就像零件用久了会磨损,随着年龄增长,静脉壁弹性逐渐退化,老年人因此成为高发人群。”
长期站立或久坐者:如教师、售货员、办公室职员等,静脉回流压力持续增高。
特殊职业人群:运动员,尤其是长跑、举重选手因长期高强度运动易损伤静脉壁。
女性:在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孕期腹部压力增高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且女性从事服务行业、需久站者较多。
以及有静脉血栓病史或家族遗传倾向者。
患者可穿弹力袜,保证充足饮水
孙磊说,虽然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难以根治,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治疗可以遵循阶梯式的治疗方案。首先是保守治疗。这包括穿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休息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等物理方法。也可以吃药辅助,比如七叶皂苷类、柑橘黄酮类等药物可改善微循环,缓解症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适度活动,保证充足饮水。
当静脉曲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通过手术破坏或去除病变的浅静脉,解决静脉反流问题。但需注意,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手段,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
预防为先规避可控风险因素
对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预防胜于治疗。孙磊提出了几点预防建议。避免长期站立、久坐或过度负重,定时活动下肢;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如长途旅行时多起身活动;老年人及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早期使用弹力袜;控制体重,适度锻炼,增强静脉壁弹性。
孙磊指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即使像特朗普这样的公众人物确诊,也无需恐慌,只要遵循专业指导,合理管理,就能有效维持生活质量。若出现下肢肿胀、酸胀等不适,应及时到周围血管科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