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孙镇镇
2025年8月12日凌晨,夜色深沉,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一辆120救护车疾驰而至,120医生焦急的呼喊声传来:“快!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搏骤停20分钟!”
急诊科医护人员瞬间进入战斗状态。一边交接病情,一边持续进行高质量胸外按压,并迅速将患者转入抢救室。评估显示,患者生命体征消失,情况极其危急。一场与死神的角逐全面展开。
复苏团队默契协作,角色清晰、指令坚定:“持续按压、上监护、开通静脉通路、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抢救流程紧张却有条不紊。14分钟的高强度心肺复苏后,奇迹降临。23时18分,患者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意识也有所好转。
尽管生命体征趋稳,危险仍未解除。另一个难题接踵而至:患者与家属均为外籍游客,语言不通。医护人员立即启用翻译软件,高效完成关键信息采集和病情沟通,医生高度怀疑患者为长途飞行诱发急性肺动脉栓塞。随后,在医护陪同下完成CTA检查,证实了诊断。患者最终安全转入ICU,接受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据悉,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危急重症,常见于长途飞行等情形,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晕厥、咯血咳嗽,甚至会导致呼吸心搏骤停,如救治不及时可严重危及生命。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凭借与多科室紧密协作,已建立起重点病种的标准化急救流程和畅通的危重症绿色通道,极大减少了救治衔接时间,实现最短时间内高效抢救,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与死亡率。
作为济南东部地区急危重症救治的主力,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急诊医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于一体的大型急救中心。三院始终以专业与担当,为患者筑起一道快速、高效、安全的生命桥梁。
通讯员:王竹君 陈晨 编辑:孙菲菲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