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珊
8月14日至18日,第二届亚洲临床催眠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临床催眠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主任医师周霞应北京大学之邀参加本次大会,分享学术成果并作主题演讲。本次会议由亚洲催眠学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主办,分1个主会场,20余个分会场,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心理及医疗机构近800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临床催眠心理与实践、催眠与各流派、催眠与中医等方面展开。会议为期5天,包括专项技术工作坊、大会主题报告、大会专题研讨、分会场主题报告等环节,共享全球各种文化背景下心理认知与催眠科学新进展,开启催眠心理临床与科研新征程。
一个好的中医,临床过程中全身心地和患者“在一起”,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中医“调神为先”的理论、非药物疗法,如针刺“得气”、“五行音乐”、“芳香疗法”,也包含了丰富的“催眠信息”。周霞将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与芳香治疗、手指点穴有机融合形成的“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正是基于中医“以喜为补,形通神和”的调神理论,结合催眠语言等于一体,形成的本土化心理情志调治技术,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同时被纳入心理培训技术体系。
周霞团队学术成果《五音具象催眠技术操作规范》被纳入研究成果展示。并作“五音具象催眠技术的中医调神理论探源及心理作用机制”主题报告,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刘志梅副教授一道,联袂展示非遗芳香疗法、五行音乐,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音、视、嗅觉盛宴,获得热烈反响,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的朋友纷纷表达欢迎跨文化交流,因为音乐、芳香可以跨越语言屏障,具有天然优势。
此次周霞再次呼吁关注“橡皮人”状态,提出在出现临床心理问题之前,对长期处于慢性压力应激下的少思考,低反应,钝感受、贫社交“橡皮人”进行及早关注,是中医情志“治未病”的新兴领域。应用“五音具象催眠技术”进行激活、解冻,体现了中医特色与治未病思想。五音与芳香、头面手指点穴或针刺相结合,从目、鼻、耳、舌、身、意六个维度干预,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发挥中医导引学科优势,带领与会人员习练“八段锦”“易筋经”,获得广泛欢迎。
“五音具象催眠技术”已发布团体标准并举办多期技术培训班,表明其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的特点。本次五音具象催眠技术作为中西融合创新技术登上亚洲临床催眠论坛,标志着该院“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不仅在国内获得认可,而且走向国际广阔舞台,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医药魅力。
通讯员:陈保汝 编辑:孙菲菲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