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珊
根据《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等相关文件要求,新生入学要进行结核病筛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的相关知识吧!
为什么要开展结核病筛查?
01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结核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专业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早期发现的结核病患者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而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同时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02预防校园传播
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密切接触的机会很多。通过筛查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避免疾病在校园内传播。
结核病筛查有哪些方式?
01问诊
详细了解孩子是否有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以及是否与肺结核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
02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检测
在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进行: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这是传统的检测方法,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
2.结核抗原皮肤试验(TBST):操作方法与TST一致,但受试者于注射后48-72小时都可以检查注射部位反应,以48小时观察结果最佳。
3.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抽取静脉血开展体外检测。
03胸部影像学检查
用于检查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
不同教育阶段新生及相关人员
结核病筛查内容是什么?
(一)幼儿园、小学、非寄宿制初中新生:开展问诊,对于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检测。
(二)高中和寄宿制初中新生:开展问诊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检测。对于问诊有可疑症状、密切接触史或TST强阳性/TBST阳性/IGRA阳性的学生进一步开展胸部影像学检查。
(三)大学及以上新生:开展问诊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建议两年内发生过2例及以上结核病疫情的高校在新生入学体检中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检测项目。
(四)教职员工体检:开展问诊和胸部影像学检查。新入职员工在入职前完成;在职员工每年开展一次常规体检,建议与新生入学体检同步进行。
(五)重点人群:建议对所有高中新升入高三学生开展一次结核病专项检查,检查项目包括问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培训机构:新生入学体检参照同年龄组人群开展。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怎么办?
初步异常不等于患病:首先要明确,筛查结果异常并不代表孩子一定患上了结核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转诊:查体机构及学校会通知筛查结果异常学生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
确诊后的治疗管理:一旦确诊结核病,只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
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仅TST检测强阳性/TBST、IGRA阳性者的处理: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者,建议开展预防性治疗;若学生拒绝接受预防性治疗,学校应为其单独建档并开展健康监测,一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应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隐私保护:学校会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严格保密,仅限必要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知晓,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通讯员:董怡然 景睿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