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防“隐”,别让小虫子毁了好时节
新黄河  2025年10月01日

新黄河记者:苏珊  

隐翅虫长啥样

隐翅虫虫体长0.6~0.8cm,全身被覆短毛,头呈黑色,胸部橘黄色,鞘翅青蓝色,腹部大部外露,末端2节黑色。停歇时翅膀会折叠隐藏在鞘翅下。

隐翅虫的生活习性

7—10月为隐翅虫活跃期。隐翅虫爬行速度较快,也能飞翔,昼伏夜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在阴霾无雨、闷热无风的夜晚,其活动频率会显著增加。

隐翅虫偏好温暖潮湿的环境,多生活在田间、草地、树林中的枯叶、杂草或朽木下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区域,或鸟类、哺乳动物的巢穴周边,绿化较好的公园、小区绿地也可能有少量出现。

隐翅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隐翅虫不传播疾病,不属于病媒生物。它本身没有毒腺,但其体液含有强酸性物质(pH值1-2)。

隐翅虫本身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停留在皮肤上时也不会造成伤害。只有当它被挤压、感觉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虫体被拍打、压碎时,才会释放强酸性体液,接触到皮肤,可能引起隐翅虫皮炎,表现为红肿、灼痛或起疱,通常数小时至一天内出现反应。如果隐翅虫进入眼睛,可能引发结膜炎。

如何预防隐翅虫危害?

01夜间防“闯”

晚上尽量关闭纱窗,通风时可拉上轻薄窗帘,睡觉时可使用蚊帐。

02户外防“碰”

在公园、草地、树林等户外区域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裤,避免皮肤暴露;遇到形似蚂蚁的小飞虫,不要直接用手拍打,轻轻吹走或将虫抖落。

03平时防“栖”

保持庭院、阳台清洁,及时清理落叶、杂草,减少隐翅虫栖息条件。

不慎拍碎隐翅虫后如何正确处理

▶立即用大量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接触部位,以中和酸性毒素。

▶可外涂弱碱性物质,如稀释的氨水(10%到20%)或小苏打水。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如出现大面积红斑、水疱或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通讯员:韩晓静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