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张博
时间悄悄地、慢慢地摧毁一切。不过总有一些例外,让后人铭记。
“史同”就是这样一个圈子。小辞介绍说,追捧历史人物并进行二次创作的行为,被称为在“历史同人”,也叫“史同”,而像小辞这样的女粉丝叫作“史同女”。
20岁的小辞,是一名法学院的大学生,也是一位资深的“史同女”。
课堂上,她与法条、法理为伴。而合上书本,她的思绪会穿越古今,飞向一个由金戈铁马、诗词歌赋、君臣大义构筑的遥远时空。
她习惯用脚步找寻前人的痕迹,然后再用纸和笔,或者是通过敲字,让他们“重生”。那一瞬,古今交汇、文化赓续。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他们真实存在过”
小辞的“史同”之路,开始得比许多人都要早。
在没有智能手机和网络的童年时期,她靠着一本本的《恋恋中国风》杂志,搭建起了通往古代世界的桥梁。
当时,那些似懂非懂的史料、诗词和人物小传,成了她心中的“白月光”。
她虽看不太懂文言文,却能凭着一股劲儿,去搞一些二手史料来辅助理解。“它可能有谣言,学术性也没那么强,但那是我的启蒙。”
那时候还没有“史同”的说法,小辞只是本能地被那个世界所吸引,一直陪伴着她的成长。
如果说《恋恋中国风》是朦胧的启蒙,那么手游《忘川风华录》则像一个现代化的渡口,将小辞正式引渡到了“历史同人”的彼岸。
这是一款将不同朝代历史人物,汇聚在一个架空世界“忘川”中的游戏。通过游戏,不同历史坐标中的人物产生了互动与羁绊。
这种打破时空壁垒的设定,也让小辞看到了历史人物之间,产生命运共鸣的可能性。
直到大一那年,外部条件成熟,小辞才算真正投入精神世界。在真实与虚构交织的维度中,她清晰地锚定了精神坐标,“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不是虚构的,而是曾经真实地在这片土地存在过、鲜活过。”
不追星,追祖宗
“我们大概是唯一一个对‘你推死了’这句话免疫的圈子了。”小辞轻声笑道。
原来,“推”的意思是说对某个角色或偶像的喜爱和推崇,语境一般是第一人称,可以说“我‘推’是某某某”。
小辞的“推”,横跨千年——从战国的韩非子、白起,到秦汉的李斯、张良、韩信、陈平,再到唐宋的李白、李贺、柳永、晏几道……这些可能对旁人来说略微有些古老的名字,在她的世界里,依然炽热地活着。
她最“推”的是西汉名将韩信。
这份喜爱并非源于爽文式的崇拜,而是基于她对《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深度研读。
有人说韩信是反贼,也有人说他倔,不懂朝堂。但小辞觉得,韩信“虽起于微末,却不卑不亢,是一个内核很强大、很稳定的人”。
她欣赏韩信在困境下寻求长远之策的智慧,更敬佩他在被谋士劝说造反时,仍念及刘邦知遇之恩而固守底线。
这种基于史料的“正名”,正是“史同”的一致追求。正如网络热梗“我那迷人的老祖宗”所揭示的,当代年轻人正通过新的视角审视历史,赓续一词在此刻更加具象化。
写古人,也去“见”古人
对于“史同”来说,对历史人物的喜爱,并不只停留在情绪投射上,而是沉淀为笔下的文字和脚下的旅途。
今年3月份,小辞开始了第三本连载小说《大汉第一女相》的创作。这是一部重生设定的半架空历史小说,至今已写了33万字,预计最终可达百万字的体量。
只要是涉及“史同”,小辞立马会切换到一丝不苟的状态。动笔前,她会把《史记》中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史料通读两遍,理清时间线,把握好人物性格。
逛博物馆时,会特意拍下汉代文物的细节、花纹和铭文,力求小说内容细节准确,不犯原则性问题。在她看来,还原才是最大的尊重。
“与晋江签约的时候,简纲被毙了好几次,改了五六版才过。”说这话时,小辞没有丝毫抱怨,语气中满是坚定。
尽管前两部签约小说反响平平,她却毫不在意:“赚不赚钱是另一码事,只要有读者喜欢,我就高兴。我甚至可以贴钱写!”
除了写文,小辞还热衷于“见推”——即去历史人物的墓地或相关遗址“朝圣”,或者用圈子里的通俗说法来说,叫“上坟”。
去年深秋十月,她从湖南怀化坐着绿皮火车出发去云南,路上摇摇晃晃十七八个小时,只为看一眼坐落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巍山古城,它始建于元代,也曾是南诏国的发祥地。
站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北魏宣武帝的陵前,她感叹“他好惨,坟都被人扒了”,结果回去后就病倒,她还笑称自己被“祥瑞”了。
为了追逐“老祖宗”的足迹,她的足迹遍布山东、河南、重庆等多个省份,具体已经记不清。至于下一个目标,则是她“推”韩信散落在山西、江苏、陕西的三个墓冢。
每份为爱而跨越山海的旅费,全部都是每周做三四次家教的收入。为了省钱,小辞宁愿坐公交来回通勤俩小时。
多年下来,她也变成了精打细算的“穷游看墓”专家,也为其他“史同”积累下经验。哪座城市公交最方便,哪里酒店便宜又安静,她都了然于胸。
对抗现实的勇气
“史同”圈同样存在割裂。
小辞自认为是史同圈中的少数派。她偏爱BG(男女爱情)向,尤其欣赏北魏孝文帝与冯幽后(孝幽cp)。
吸引她的并非两人间的戏剧性纠缠,而是冯幽后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与张力。“她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但她不受封建道德束缚,敢要、敢争,且富有生命力。”小辞说。
但这与在主流传统观念里,人们对冯幽后的评价相左。就在今年5月,她因发表自己对冯幽后的看法,被孝文帝的男粉公开挂在网上评论区怒怼,甚至还有人将冯幽后粉丝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恶意曝光到网上。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场风波,让小辞深刻体会到,即便大家都一样喜欢历史,也难免会卷入到现代社会的规则中去。
据介绍,“史同”圈中的男性粉丝更偏好战争与权谋,文字方面也没有“史同女”那般考究,可如果有关联的人物在网络上相遇,两家粉丝也避免不了要“短兵相接”。
可这并没动摇小辞的热爱,因为这份情感早已内化成她对抗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20岁的小辞,认为自己通过手游、小说、史书和博物馆,穿透时间的缝隙,与传统历史文化人物有了联结。
但她同样认同,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多年后,今天的我们或许也会被后人铭记,正如历史上的他们没被忘记一样。
实习生:陈文洁 校对:李莉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