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围堵公司、董事长辞职,投资者称对北大医药“感到失望” | 大鱼财经
新黄河  2天前 19:27

新黄河记者:刘瑾阳  

北大医药(000788.SZ)不断陷入风暴眼。

近百名离退休人员持续冲击、围堵公司经营办公场所的消息震惊市场,与此同时,董事不断“出走”,董事长辞职,高管层持续震荡。自去年年底实控权变更以来,管理层频繁变动。

2025年,北大医药风波持续不断,上个月,新实控方欲罢免本还有两年任期的时任董事毛润,将公司董事换作“自己人”,被罢免人因此提出了“罢免违法”的抗议。本月,一名董事兼总裁辞职。

“一家上市公司,能让所有中小投资者都感到厌恶和失望,请问公司如此对待中小投资者,有何感想?”此次风波前,一名投资者对公司的质疑,总结了自公司实控人变更后,半年多以来不少投资者的不满情绪,如今上市公司披露的遭百人围堵冲击详情,或预示了这家老牌药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历史问题被百人围堵

6月30日晚间,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直言由于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及大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部分离退休人员近百人,持续冲击、围堵公司经营办公场所,严重干扰行政办公秩序。

公告显示,这些离退休人员以住房问题、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持续冲击公司门禁,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严重影响公司正常办公环境,导致公司行政办公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对公司的营商环境和社会公众形象造成极大破坏。

从公告中披露情况来看,该事态截至目前尚无解决迹象。北大医药表示,公司将积极协调和持续督促有关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力争将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降到最低,直至消除影响。同时,公司呼吁恢复法治,公司支持依法维权,支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不久前,6月25日,公司董事兼总裁袁平东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在公告中,北大医药披露,袁平东担任公司董事兼总裁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为公司的规范运作和经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自其2016年任职公司总裁以来,为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直至推动公司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今年3月,北大医药董事长齐子鑫也因个人原因正式辞去所有职务。北大医药在短时间内出现董事长、董事兼总裁等高层管理人员的相继离职,无疑对公司的战略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被公司层面评价为“在业绩扭亏为盈”和“推动利润创纪录”作出巨大贡献,任职总裁长达9年的袁平东选择离职,可能意味着公司此前的一些战略部署和业务推进节奏会受到影响。

管理层大洗牌

投资者担心,新任管理层是否会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此前制定的长期战略规划是否还能顺利实施,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可能存在问题。

自2024年底公司控股权转手至“新优势国际”以来,北大医药的管理层就陷入了持续动荡。​

2024年12月,新优势国际以1元价格收购平安系旗下合成集团100%股权,并承接约23.92亿元债权(实际支付3300万元),由此获得北大医药22.22%的股权。平安系从此退出,徐晰人成为新实控人。

2025年2月,公司董事会换届,多名被更换。这是新控股股东入驻后对董事会结构的重大调整,想将公司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月后,上任仅一年左右的董事长齐子鑫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前,多名董事(如任甄华、张勇)已陆续离职。

4月,新实控人徐晰人当选董事长,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新的领导时代。然而,变革并未就此停止。​

董事毛润反对罢免自己

今年5月,来自西南合成的原董事毛润被罢免,且毛润反对罢免自己,毛润担任董事的原定任期为2024年6月27日至2027年6月26日。​

毛润列举的反对理由有,根据“公司法”第五十九条及公司章程第九十八条,董事罢免仅限于“任期届满”或“存在重大过错”情形,公司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存在罢免事由,此次罢免属于违法;以劳动关系解除为由罢免董事缺乏法律与章程依据;在其任职期间勤勉尽责,未有违反忠实义务、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罢免实际上是对合法董事职权的无端剥夺。

北大医药同时披露了两份董事会决议,即《关于免去毛润先生董事职务的议案》及《关于补选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公司以毛润“已不再担任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裁职务”“作为北大医药股东西南合成在公司的推荐董事,已无法代表西南合成履行股东相关意愿”为由,提议免去其董事职务。

然而,被提议罢免的毛润对议案投出反对票。在北大医药董事会审议关于免去毛润董事职务以及补选非独立董事的两个议案时,毛润均投了反对票,其余8名董事均投了同意票。

人事动荡背后的隐忧

6月,执掌公司9年的总裁袁平东辞职,管理层再度经历重大洗牌。原班人马基本“清场”,新的管理层团队尚未完全稳定,这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执行无疑带来了巨大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北大医药前身为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于深交所上市,原为方正系旗下企业。2022年,“平安系”出资482亿元参与方正集团重整,由此获得北大医药的控制权。直到2024年12月股权再度变更,“平安系”从北大医药退出。

不少投资者表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尤其是高层频繁变动加上内部矛盾爆发,不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频频发问:“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明朗,这让我们这些小股东很是担心。”

投资市场对北大医药当前动荡情况的担忧一直未能平息。“自更换实控人后,管理层变动频繁,不懂医药行业人员进入管理,原合作伙伴相继终止合作,公司市值呈现下跌趋势。公司也无任何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导致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亏损。请问公司,变更实控人后,公司是否已经自暴自弃,准备退出医药行业?”

面对投资者的频频质疑,北大医药回应称,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此外,公司为提高投资者回报,增强投资者信心,还加强了现金分红力度与频次。

此外,有投资者指出,看好北大医药是因为北大,但并不清楚行业情况和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北大医药回应称,公司分别于2022年12月、2024年12月经历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北京大学现已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与北京大学已无股权关系。北大商誉对于公司目前的产品销售并未产生实质作用,若后续公司因为战略规划等原因进行更名,则亦不会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冲击。

2024年,北大医药营收20.60亿元,同比下降6.10%,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11.10%。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2%。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