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7月3日晚,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SUV——小鹏G7,以19.58万元起的售价亮相,上市9分钟便获得万辆大定订单。然而,市场似乎并未完全买账。4日开盘后,小鹏汽车股价迅速下跌,半小时内跌幅达6%,截至发稿,报69.8港元/股,总市值1330亿港元。
G7低价入市挑战竞品,技术亮点能否转化为销量?
小鹏G7此次共推出三个版本,售价区间为19.58万元至22.58万元,相较预售价大幅下调4万元,直接切入20万元级纯电SUV市场。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G7是小鹏跨时代的产品,搭载太极AI底盘,并在发布会上多次将特斯拉ModelY和小米YU7作为对比目标,彰显其强劲的竞争力。
尽管G7在上市9分钟内大定破万,相较于小米YU73分钟20万辆的成绩仍有差距,但考虑到G7主打家庭和科技定位,并在智能驾驶、算力、续航和空间方面展现出强大实力,这一表现对小鹏而言已是积极信号。
技术层面,小鹏G7Ultra版本搭载3颗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2250TOPS,并实现了VLA+VLM大模型本地部署,剑指L3级智能驾驶新时代。此外,与华为联合开发的87英寸AR-HUD,以及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和5C超充AI电池,都使得G7在技术参数上极具竞争力,尤其在充电效率上优于ModelY。同时,G7在空间设计和舒适性配置上同样表现出色,力求满足家庭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预售20余天,股价跌去10%
小鹏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近20万辆,同比增长279%,并已完成全年销售目标过半,何小鹏也对二季度财报和四季度盈利目标表示乐观,但4日股价“跳水”依然引发了投资者讨论。
部分投资者认为,股价下跌是对小鹏未来走势的担忧。有观点认为,G7虽然订单不错,但与小米YU7的爆发式增长仍有差距,且G7的上市可能与P7+、G6等现有车型在价格上形成重叠,导致“内部竞争”,从而影响整体销量。
还有投资者表示,小鹏在外观设计上“过于理科思维”,缺乏吸引大众消费者的“颜值”,这成为其产品力的短板,难以接住小米YU7的“泼天流量”,即便降价也收效甚微。有人认为,小鹏的发布会时间太长,营销能力与雷军相比仍有差距,未能制造出足够的市场热点。
最让投资者失望的是,自从6月12日G7预售以来,小鹏汽车股价呈下跌趋势,从12日收盘的76.35港元跌至69.75港元,截至7月4日盘中,跌幅达10%。
但部分投资者对小鹏汽车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小鹏“走在正确的路上”,产品力、智驾能力和财务状况都在显著改善,“投资者需要务实,不能总抱着爆款的心态来看待小鹏的每一次发布会。任何一个车型,如果月销稳定在5000辆上下,就是非常好的车了。”坚定的投资者认为,4日的下跌反而提供了“低吸的机会”。
此外,也有投资者分析,小鹏G7的推出有望填补G6和G9之间的市场空白,并带动销量、ASP(平均销售价格)和毛利率的持续增长。他们认为,小鹏正在“更好地经营和品质下卷价格”,并非单纯走性价比路线。
小鹏G7上市是小鹏汽车今年的关键一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鹏能否凭借技术优势和务实定价,摆脱股价低迷的困境,实现其盈利目标,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