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险资ABS产品登记规模超1800亿元,同比增长46%,平安资管暂时“领跑”| 大鱼财经
新黄河  9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冉  

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开展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的进程正在加速。近日,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登”)披露信息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3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了38只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合计达1800.96亿元,登记数量和规模均同比增长,其中登记规模同比增长46%。在7家登记规模达“千亿级”的公司中,平安资管登记总规模行业占比16.0%,暂时“领跑”。

业内观察,资产支持计划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相契合,为险资开辟了新的投资途径。预计未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和数量将持续增长。

资产支持计划是由保险资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向投资者发售产品并募集资金,投资于流动性较低但现金流可预测的基础资产,并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的金融产品,也被业内称为“保险版ABS”。

具体来看,险资ABS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基础资产涵盖债权、权益及收益权类资产。其中,债权包含金融及融资租赁债权、消费金融债权、企业应收账款债权、不良资产重组债权、保单质押贷款债权、信托贷款债权、保理债权、商业地产租赁债权等;收(受)益权包含高速公路、供水、供电等未来经营收益权、租金收益权、信托受益权、私募基金份额收益权等;权益类包含未上市公司股权。险资ABS相比其他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基础资产的宽泛性,尤其是未上市公司股权等更灵活的资产类别。

事实上,保险业ABS的发端很早。2012年10月,随着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首次规定,保险资金可投资于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将其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并列列为险资可配置的金融产品,拉开了保险行业试点ABS的帷幕。

2015年,《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保险ABS业务从试点探索转向规范发展的关键跨越。该办法规范了关于保险ABS的业务规则、业务运作效率,为日后的保险ABS的大规模扩张奠定了合规基石,使保险ABS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1年9月,资产支持计划从注册制变为登记制后,实现了快速发展。据公开信息统计,2021年,保险资管公司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规模首破千亿元,达1500多亿元,2022年突破3000亿元,2023年增至4600亿元,2024年出现了小幅下滑,接近4200亿元。

截至2025年6月,中保登注册/登记的保险ABS数量共计368只,总规模已达16019.53亿元。其定位从早期补充传统债权计划的辅助角色,逐步发展为存量资产盘活、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险资配置的关键工具。

据观潮财经梳理,368只保险ABS中,共有20家公司。其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是平安资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在中保登登记/注册的保险ABS数量为54只,占行业比重14.7%;其总规模达2562.14亿元,行业占比16.0%。

除平安资管外,保险ABS注册/登记规模达“千亿级”的公司还有6家,分别为:光大永明资产、大家资产、华泰资管、国寿投资、民生通惠资管、百年资管。上述7家头部公司(含平安资管)发行保险ABS总规模达11748.09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73%,市场呈现“倒金字塔”形结构。

险资ABS近年来得到政策大力支持,在拓展险资投资渠道、通过创新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被寄予厚望。不过部分保险公司资管部门人士也提到,险资ABS整体收益率不算高,在提高收益吸引力以及和险资长期限匹配方面还需努力。不过,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非标资产供应较少,险资ABS可能也会受一些资金青睐。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类别有望呈现多样化、数量上升的趋势,同时,资产支持计划的规模和数量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编辑:刘雨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