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张博
日前,香港联合交易所向洪九果品(06689.HK)发出函件,因其未能履行复牌指引,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对此,洪九果品公告称已提交复核请求。
官网信息显示,洪九果品专注于高端进口水果和高品质国产水果的全产业链运营,在国内鲜果分销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优势是“端到端”的先进数字化供应链,能将全球各地优质的鲜果产品直接送至国内水果销售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创立于2002年的洪九果业,于2022年成功登陆港股,还是“水果第一股”。此外,早期创始人“挑担创业”等故事同样为公司增加了短期曝光量,市值最好时达670亿港元,与当下面临摘牌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图源洪九果品官网
退市危机凸显
港交所做出除牌决定,主要基于洪九果品存在多方面问题。首先洪九果品一直未能完成相关调查并采取补救措施,管理层以及对公司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人员,在诚信、能力及品牌方面存在合理的监管疑虑。这意味着公司的核心运营团队在信誉和管理能力上,已经无法让监管层信服,进而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同时,财务业绩迟迟不能披露,内部控制审查未完成且缺陷未整改,这些都是上市公司的关键要素,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公告还指出,公司未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或授权代表,不符合上市规定。这使得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难以保障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
公告截图
其实,洪九果品自2024年3月因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财报而停牌,至今已连续停牌超一年半。
彼时,审计机构发现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向部分身份可疑的新增供应商支付了约34.2亿元预付款,这些供应商多为新成立公司,部分注册资本不足100万元且社保参保人数为零,交易存在明显异常。因公司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审计机构于2024年4月辞任审计师。
在外界看来,这一事件暴露了洪九果业在财务管理和供应商审查方面的严重漏洞,也因此引发了市场对公司财务状况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质疑。
经营停滞不前
在公司陷入退市危机的同时,公司经营也近乎停滞,员工权益由此受到牵连和损害。
根据媒体报道,一位离职员工在2025年2月因近半年未拿到工资而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洪九果品及分公司需向其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共计93500元,但该员工至今仍未收到款项,其之前认购的股份也因公司危机而“打水漂”。
经查,洪九果品曾于2023年底推出员工持股计划,668名员工累计出资约5961.6万元,平均每人出资近9万元,资金直接转入公司账户。
员工们本以为通过持股计划能够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没承想随着公司停牌和退市危机加剧,不仅享受不到红利甚至连本金也难以追回,公司给出的退款承诺迟迟不能兑现。
此外,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一些上游供应商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向洪九果品追讨货款,大多未能成功。
公司最后一份公开财报显示,洪九果品2023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5.38亿元,同比增长19.37%,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51%,为8.03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洪九果业涉及322条司法案件、218条开庭公告,股权冻结约6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江宗英有18条限制消费令。
天眼查截图
深陷骗贷风波
在外界看来,洪九果品的危机并非偶然,其商业模式早埋下隐忧。据了解,洪九果品长期采取“高预付、长应收”的资金结构,即上游提前向果园支付采购款锁定货源,下游商超与批发客户账期却普遍超过数月。
这种资金结构使得公司的资金大量沉淀在供应链的两端,导致现金流困境持续。2019年至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累计净流出40.59亿元,2023年上半年仍为负值。
应收账款大幅飙升,从2021年的38.6亿元飙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93.5亿元,而账面现金仅约5亿元,短期借款高达27.76亿元,资金链十分紧张。
在此情况下,洪九果品频繁质押股份及应收账款换取银行贷款,最终引发骗贷风波。根据公司2025年4月16日公告,公司董事长邓洪九等多名董监高因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月20日,公司更新公告称,多数限制性已经解除,但董事长邓洪九仍被羁押,加上此后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集体离职,审核委员会陷入“空壳化”境地。
昔日辉煌早已不再,洪九果业巅峰期市值高达670亿港元,如今只剩下27.95亿港元,市值蒸发600多亿港元也不过三年时间。尽管洪九果品已提交复核请求,但洪九果业眼下的困境不止于此。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