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冉
近日,越秀集团斥资17.68亿港元收购香港人寿完成股权交割,正式进入香港保险市场,同时新晋为金融全牌照的万亿金控集团。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2024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一笔险企收购交易。为了这张保险牌照,越秀集团自2016年以来三度竞购香港人寿,最终于日前成功获批,得偿所愿。
事实上,作为国内在港资产规模最大的地方国企,“全牌照”格局的形成,将进一步提升越秀集团的金融服务能级和业务协同效应。而香港人寿的价值不仅在于一张保险牌照,补齐短板后,保险业务带来的长期资金或可有效平滑集团业绩波动,同时为越秀集团的大湾区跨境金融布局提供关键支点。
十年磨一剑,越秀集团拿下关键牌照
日前,在香港金融市场的版图上,一场历时近十年的股权追逐战终于尘埃落定。
香港人寿成立于2001年,股东包括亚洲保险、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华侨永亨银行、上海商业银行5家香港金融机构,本地根基深厚、产品种类齐全、整体发展稳健。2016年以来,越秀集团曾三度竞购香港人寿。去年年底,亚洲金融发布公告称,越秀集团已正式签订协议,将以17.6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人寿的全部股份,此交易于10月9日获得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批准并完成最终交割。
越秀集团为何执着于一张香港保险牌照?有专家表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保险枢纽的香港,保险业历来受到资本认可,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有6家都能在香港做生意,所以做保险生意、做金融生意绕不开香港。
不过,香港寿险牌照一向比较难拿,2003年至今,监管新发寿险牌照屈指可数,为了拿牌开展业务,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不惜排队多年。早在2018年,平安、泰康、太平洋三大内地寿险就在排队申请香港寿险牌照,目前只有太平洋成功拿牌并开展业务。
此外,在众多金融牌照之中,寿险牌照因其兼具收益与保障功能而深受市场看好,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演进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寿险业发展前景良好。不过,寿险牌照相对稀缺,放眼全国,寿险持牌主体仅70余家,地方国资控股的更是凤毛麟角。
总的来看,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香港保险产品具有多币种、高预期收益率、灵活的财富传承机制等优势,能有效满足内地客户在资产多元化配置、财富传承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前景巨大。
在上述背景下,越秀集团此番选择直接收购香港人寿,本质是 “花钱买时间”,省去漫长审批流程,也侧面印证地方国资对香港保险市场的志在必得。
根据最终收购计划,越秀集团通过新设立的越秀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收购香港人寿83.33%的股份,而原由越秀全资子公司创兴保险有限公司持有的16.67%股权则继续保留。交易完成后,越秀集团实现了对香港人寿的百分百控制。
不止 “卖保险”,补齐短板后全面发力“耐心资本”
实际上,对越秀集团而言,香港寿险牌照远不止 “卖保险”,更是打通跨境金融的 “钥匙”。
作为全国在港资产规模最大的地方国企,越秀集团1985年于香港成立,为广州市属国企。以金融、房地产、交通基建、食品为四大主业,旗下拥有越秀资本、越秀地产、越秀交通基建、越秀房产基金、越秀服务、华夏越秀高速REIT等6家上市平台。
在金融板块,集团有越秀资本这一国内首个地方金控上市平台、创兴银行、证券、租赁、基金等。但长期以来,寿险牌照的缺失如同一块短板,让其难以向客户提供“存贷+保险+投资”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也无法充分衔接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的政策红利。
业内观察,对越秀集团而言,香港人寿的价值不仅在于一张保险牌照,在当前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保险业务带来的长期资金或可有效平滑集团业绩波动,同时为越秀集团的大湾区跨境金融布局提供关键支点。
香港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寿险市场之一,其产品设计灵活、多币种选择、长期保障属性突出的特点,正与大湾区高净值人群的需求高度契合。2024年,随着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热潮回归,香港新单标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1%,创下1338亿港元的历史新高,这一市场红利也成为越秀集团果断出手的重要推手。
有业内人士观察,本次收购动作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香港的保险市场。越秀集团透露,未来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具体而言,将重点投向新质生产力较为集中的人工智能、新能源、大健康、新基建、高端装备等赛道,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人寿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从香港人寿规模和排名来看,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约143亿港元,年度实现保费收入4.3亿港元,在香港50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18位。从业绩方面来看,2022年至2023年,香港人寿除税及非经常项目后亏损净额分别为5.12亿港元、4.88亿港元。2024年,香港人寿扭亏为盈,税后利润盈利3158.11万港元。
对于香港人寿而言,背靠越秀集团的资源优势,或许能扭转此前的亏损局面。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人寿已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3158万港元,保险收入1.55亿港元,这一向好趋势为其融入越秀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分析认为,当前,内地机构正掀起一股赴港“持牌潮”。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推进,这股“持牌潮”或将进一步加速,助推两地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