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冉

广受业界关注的即墨黄酒收购案尘埃落定。青岛啤酒(600600)10月26日发布公告,此前公司披露拟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100%股权,截至公告披露日,《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本次股权收购交易终止。
事实上,这一结果对于业界来说并不意外。就在十多天前,即墨黄酒曝出累计超1亿元股权被冻结,当前正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而今年年中发出收购公告的青岛啤酒本希望在存量竞争市场达成“啤酒+黄酒”的跨界融合,实现销售互补效应,然而原本希冀双赢的一场价值6.65亿元跨界收购却因股权冻结等因素就此收场。

今年5月中旬,青岛啤酒曾发布公告表示,拟以6.65亿元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100%股权。而早在3月底,青岛市国资委曾发布消息称,青岛啤酒集团与青岛饮料集团将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
彼时,在谈及收购原因时,董事会秘书张瑞祥表示,收购即墨黄酒旨在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并与啤酒产品形成销售互补效应。此外,关于青岛饮料集团资产的整合,执行董事侯秋燕称将视时机对优质资产进行整合配置,坚定发展啤酒主业。
企查查显示,即墨黄酒厂始建于1949年,生产销售的“即墨”牌即墨老酒于2006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截至2024年底,即墨黄酒总资产9.08亿元,净资产2.03亿元,按照6.65亿元的收购价,其溢价超3倍。
作为一家地方黄酒厂,即墨黄酒背后股东为山东鲁锦集团和新华锦集团,持股比例分别约为54.55%、45.45%,而山东鲁锦集团的控股股东则为新华锦集团。去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0%。
但是好景不长,10月10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发布的通知文书显示,即墨黄酒约1575万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自2025年10月10日至2028年10月9日,被执行人为新华锦集团和山东鲁锦集团。今年9月至今,短短一个多月,即墨黄酒已累计被冻结超1亿元股权。

这些冻结多与新华锦、鲁锦集团的金融借款合同以及财产保全有关,其中3笔冻结至2027年、4笔冻结至2028年,既有私募基金,也有工程、装饰设计的供应商。
青岛证监局今年8月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新华锦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余额高达4.06亿元,其中3.2亿元为 “通过关联方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占用”,0.86亿元为“代关联方支付供应商货款”,监管部门明确责令其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归还,否则将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相关规定,若新华锦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清收被占用的资金,公司股票将面临一系列逐步升级的风险警示措施。
为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新华锦集团将希望寄托于出售旗下优质资产“即墨黄酒”。不过,随着即墨黄酒股权被冻结消息的传出,收购能否顺利完成,一度变得扑朔迷离。今年9月,青岛啤酒召开2025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管理层只回应了上半年业绩以及公司产品等相关问题,市场高度关注的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事宜不仅迟迟无明确进展,且在业绩会上遭遇“回避”。彼时,青岛啤酒与即墨黄酒之间的120日交割期已过。

实际上,从青岛啤酒角度来看,本意还是很想促成这次跨界收购。
有专家指出,中国啤酒行业增量空间趋于饱和,近两年来看,啤酒消费场景缺失、频次下降,进而使得啤酒龙头销量有所下滑、升级边际放缓,收入阶段性承压。可以说,当前啤酒企业频频跨界的背后,其实是对“消费场景”的争夺和对“品类红利”的捕捉。
在此背景下,有酒业专家发文指出,这是一次典型的“战略溢价+资本救援”双重驱动型交易。在战略层面,青岛啤酒希望成就“黄酒赛道卡位战”,一旦收购成功,不仅能将黄酒导入啤酒巨头庞大的全国销售网络,助力其突破传统的江浙沪市场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年轻的营销理念和创新的消费场景(如烧烤、音乐节),能有效改变黄酒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传统形象,吸引追求“微醺”和国潮风尚的新消费群体 。这种“啤酒+黄酒”的跨界融合,正成为推动黄酒全国化、年轻化的重要催化剂。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直言,通过收购拓展产品线,是企业一个比较省力的做法,但黄酒市场认知度仍处在相对较低阶段,青岛啤酒若收购即墨黄酒,其对业绩的助力,或难在短期内显现,甚至可能增加企业经营压力。
只不过,随着青岛啤酒官宣本次收购行动“告吹”,其希冀黄酒市场跨界发力的愿望暂时落空。在去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同比下降0.6%的现实背景下,其今后如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及饮料试水能否成功,仍待市场观察。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