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国宾回应“十年漏检”:启动第三方鉴定,承认曾提示肾脏异常
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6小时前

一叠十年“未见异常”的体检报告与一张晚期肾癌诊断书同时摆在桌上,北京律师张晓玲的维权之路,正撬动民营体检行业质量控制与监管滞后的双重积弊。当爱康国宾在舆情风暴中抛出“技术局限”的医学解释,这场关乎健康信任的博弈,已超出个案范畴。

2025年7月17日,处于舆论漩涡的爱康国宾发布声明,首次承认在张晓玲2023年体检报告中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但强调该描述“未直接关联癌症风险”。声明称将核查其历年体检档案,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论证责任归属,“若认定爱康有责,绝不逃避”。


针对公众质疑的“十年漏检”,该公司援引国际研究解释:肾透明细胞癌年均增长约2.13厘米(范围0.2-6.5厘米),张晓玲2024年检出的3.5厘米肿瘤符合“从无法检测到可检测”的生长规律——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癌症完全可能在一年内完成这一过程”。

对于张晓玲重点质疑的癌胚抗原(CEA)指标失效,爱康国宾援引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反驳:CEA与肾细胞癌“无公认关联性”,不能作为肾癌风险评估依据。这一解释试图消解消费者对肿瘤标志物筛查效力的质疑,却未回应为何超声检查未能捕捉持续生长的肾脏异常。

十年信任崩塌时刻

“2013年到2023年,我在爱康国宾体检了10年,从未收到患癌风险预警。”张晓玲手持诊断书——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伴骨转移晚期——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作为北京律协会员,她连续十年选择该机构体检:2022年前报告显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仅提示右肾“钙化灶”,医生口头告知“就像手指破皮结疤,无需处理”。

2024年更换机构后,超声立即发现右肾3.5cm×2.8cm分叶状低回声肿块,血流信号丰富。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受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2025年2月,国外医院进一步诊断其癌症已骨转移晚期。“肾癌和骨转移绝非短期形成”,多位专家明确表示:若早期发现,病情不至于此。这与爱康声明中“曾提示异常”形成尖锐矛盾,张晓玲追问:“若真发现风险,为何不要求进一步检查?”

维权僵局与系统性漏检危机

7月4日,张晓玲向爱康国宾发出律师函,要求对方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其历年血液检测标本及数据、技术合法性证明和相关检验人员资质证明。截至7月14日,她未收到任何回复。

截至7月17日,该公司仅通过声明表示“正在沟通委托第三方鉴定”,却未回应核心诉求。记者调查发现,其客服电话多次拨通后即断线,此前联系张晓玲的号码已成空号。

更多相似案例浮出水面:

南京孙女士2024年6月在爱康常州分院体检显示双肾“未见异常”,一个月后确诊晚期肾癌,次年2月离世;

武汉消费者家属投诉称,亲属口腔检查仅提示“牙结石”,五个月后确诊舌癌。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爱康国宾”的总投诉量达1220条,大量投诉指向“体检报告不准确”、“误诊漏诊”、“检查敷衍”等问题。天眼查数据显示,爱康国宾旗下北京白云医院、西内门诊部等多次卷入医疗纠纷;上海某门诊部因报告缺项被罚2万元,北京机构因逃税追缴180万元。这些案件揭示了爱康国宾在医疗服务质量管控上的系统性缺陷。

法律界人士指出,消费者面临双重困境:需证明机构重大过失及漏检与病情恶化的因果关系,而2009版《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对漏检行为缺乏罚则,虚假报告最高仅罚1000元。

收缩的体检帝国与强化的监管信号

爱康国宾由张黎刚于2004年创立,2014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健康体检第一股",2019年私有化退市。创始团队曾于2018年自曝行业乱象,揭露"假体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爱康国宾巅峰时期在全国57城设173家中心,但截至2025年7月,企查查APP显示,多地分支机构已注销,仅剩武汉分公司存续。

经济观察网报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多家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已陆续完成工商注销手续。今年4月,该公司变更了法定代表人与高管。

尽管爱康国宾直接对外投资企业仍达120余家,在北京投资27家公司,但其实体体检网络正在快速收缩。业内人士分析,这或与公司战略调整及经营压力有关。

疫情后体检行业整体承压,专家预测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在此时刻曝出的重大漏检事件,使这家老牌体检机构的专业形象岌岌可危。

行业乱象并非个例:2025年5月,郑州三家医疗机构因“未按目录体检”“无医师诊查即出健康证”被查处,其中金水慧慈医院更曝出54分钟速成健康证丑闻。

行业乱象促使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北京市卫健委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已关注到爱康国宾事件引发的舆情,将强化飞行检查,完善多部门联合整治机制。

截至发稿,第三方论证工作尚未启动。在这场持续发酵的信任危机中,公众的疑问远未消散:当"早筛"承诺沦为泡影,当医学解释遭遇专业质疑,体检行业的质量防线该如何筑牢?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体检报告的真实数据里,更需行业监管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答。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原嘉

编辑:王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