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投诉量居量贩零食首位,三重变量下的转型考验
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3小时前

8月15日,一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其购买的良品铺子松子中有许多已发霉变质,客服却一直拖延处理。频发的质量风波,撕开了这家曾经的 “高端零食第一股” 光鲜外表下的深层危机。

质量风波频发:投诉量领跑行业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以来,良品铺子相关投诉已达27件,其中8月15日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松子存在发霉问题,客服处理时效超过48小时;8月19日另一位消费者投诉线下门店牛肉零食混入不明毛发,要求依《食品安全法》赔偿却被推诿。



从行业横向对比看,2025年上半年消费保平台统计显示,良品铺子以251件投诉量位居量贩零食行业首位,质量问题投诉占比26.07%;而同期三只松鼠投诉量为168件,解决率达86.31%。截至8月20日,黑猫投诉平台良品铺子累计投诉量已攀升至3524件,远超盐津铺子的455件,主要集中在异物混入(占比38%)、发霉变质(29%)等品控问题。

"这不是偶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零食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放松品控,但良品铺子作为上市公司,高频次的质量投诉已直接影响其'高端'品牌定位的公信力。"

供应链困局:从资金链传导至产品质量

武汉东西湖区良品铺子仓储中心内,供应商李先生的货车已滞留三天。"合同约定60天结款,现在拖到120天,账上资金链断了,只能暂停供货。

"据道客巴巴2024年7月发布的《休闲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白皮书》,良品铺子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三大痛点:大额坏账风险(2024年末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超长账期(行业平均60天vs其部分供应商120天)及管理不规范(2024年因票据纠纷被起诉案件同比增加47%)。

资金链压力直接传导至财务数据:2025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43.17%(2024年末为38.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577万元,同比暴跌99.55%;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更显示,预计净亏损7500万-1.0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亿-1.3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扩大413.93%-539.50%。

供应链危机更从资金层面向产品端渗透。多位消费者反映,近期购买的坚果类产品"开口率异常高""口感明显受潮",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与代工厂为压缩成本减少保鲜工序有关——良品铺子采用"轻资产+代工"模式,原料采购与代工费用占总成本超70%,代工厂利润空间被挤压后,品控投入难以保障。

股权博弈:国资争夺战背后的战略摇摆

当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一场涉及两地国资的股权博弈正将良品铺子推向关键转折点。

良品铺子原控股股东为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与一致行动人宁波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8.22% 的股份。良品铺子的两位创始人杨红春和杨银芬分别持有宁波汉意57.6%和21.7%的股权,他俩与张国强、潘继红为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而潘继红是杨红春爱人的妹妹。

2025年7月17日,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长江国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宁波汉意拟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8.01%的股份,良品投资拟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2.99%的股份。以上总价款为10.46亿元。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宁波汉意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将由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长江国贸由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 持股,而后者由武汉市国资委控制。

然而,早在2025年5月,为化解债务压力,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就与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轻工”)签署协议书,约定后者通过尽职调查后拟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 7976.39万股股份,占良品铺子总股本的19.89%,进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该交易拟定价格与后来和长江国贸交易价格12.42元/股大致相同。上述股权转让协议也获得了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等人的确认。

面对宁波汉意的变卦,7月14日,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要求继续履行5月签署的9.96亿元股权转让协议。就此,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7976.4万股股份已被冻结,占良品铺子总股本的 19.89%。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7月正式受理此案,目前仍在审理中。从股权比例来看,宁波汉意共持有良品铺子35.23% 的股权,上述19.89% 股权被冻结情况下,宁波汉意向长江国贸转让18.01%股权的事项或将难以如约完成。

双方的资源禀赋差异显著:武汉国资计划依托旗下860亿元年营收的供应链网络,推行"一品一链一园"模式,目前已实现中东坚果直采基地、华中冷链物流网络的初步协同,其多式联运示范线路运输周期缩短10%-15%,综合物流成本降低8%;而广州轻工则主打食品产业链资源补位,意图通过旗下华南区域分销网络提升良品铺子南方市场渗透率。

但无论哪方入主,都需直面创始人团队控制权削弱的现实:宁波汉意持股比例已从2020年的38.22%降至2025年中的17.22%,早期投资者高瓴资本、今日资本已基本完成退出。"资本用脚投票,反映的是对管理层战略稳定性的担忧。"前中信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张鹏指出。

线上线下增速均落后竞争对手

8月20日下午,济南泉城路良品铺子门店内,店员正整理着促销堆头,但客流较三年前明显稀疏。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门店总数从2024年末的2704家缩减至2581家,净关店123家,线下营收占比降至52%(2020年为68%)。

对比来看,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集团旗下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两个品牌以"工厂直供+极致低价"策略快速扩张,单店日均销售额达1.2万元,是良品铺子3800元的3倍有余。

线上渠道同样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线上收入占比提升至45%(2020年为26%),但过度依赖天猫、京东等传统平台,错失抖音电商等内容电商红利。

同期三只松鼠抖音渠道GMV同比增长120%,而良品铺子仅为35%。流量成本激增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4.64%,较2019年巅峰期的34.2%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国资救赎?整合实效与信任重建有待时间

武汉国资的入局曾被视作"白衣骑士",其供应链整合能力被视为破局关键。长江国贸旗下"华中智慧冷链物流园"一期已投用,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原料从产地到工厂的全程溯源,理论上可将良品铺子原料成本降低8%-12%。2025年3月,其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已将运输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61小时,物流综合成本下降10%。

但整合之路困难重重。代工模式下,良品铺子对上游原料端的控制力薄弱,与中粮、益海嘉里等头部供应商的合作多为短期采购协议,难以像量贩品牌那样通过自建工厂锁定成本。"国资的资源注入需要时间沉淀,而良品铺子当前最紧迫的是止住亏损、重建消费者信任。"朱丹蓬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仍未放弃"高端"标签。其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五减"(减盐、减油、减糖、减添加剂、减防腐剂)系列产品已上市200余款,其中低GI坚果棒、零添加儿童果干等单品月销过百万;"透明工厂"项目也于7月在湖北孝感投产,通过24小时直播展示生产过程。但这些举措能否转化为市场认可,仍需观察2025年下半年的销售数据。

三重变量下的转型考验

当前,良品铺子的命运系于三大变量:

股权争夺结果:若诉讼持续发酵,可能导致控制权悬空,影响战略连贯性。

供应链整合实效:长江国贸的资源能否快速转化为成本优势,决定亏损能否收窄。

战略落地进度:"五减"产品能否打开健康化市场,"透明工厂"能否重建消费者信任。

"零食行业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良品铺子需要同时解决品控、成本、品牌三重问题。"张鹏分析称,"国资赋能或许能解一时之渴,但真正的突围还需企业在供应链深度、产品差异化上找到突破口。"

从武汉光谷的研发中心到济南泉城路的门店,良品铺子的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当国资入局的期待与质量信任的崩塌交织,当价格战的硝烟与健康化的理想碰撞,这家企业的命运不仅关乎自身存亡,更将为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样本。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古马

编辑:李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