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像哪吒一样打败身体里的怪兽!”5岁山东男童患白血病,六旬祖母冒酷暑卖米救孙
新黄河  3天前 20:37

新黄河记者:苏珊  

八月的济南,骄阳似火,空气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浪。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附近的一条小街上,一位六旬老人冒着酷暑正守着几袋小米,桌前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买一袋小米,帮我救救重病孙子……”。老人名叫王瑞莲,今年63岁,来自泰安东平县徐庄村,此时她正以自己的方式,为患白血病的孙子智智(化名),在这炽热的夏日里,艰难地撑起一丝生的希望。

36℃高温下的小米摊

8月6日,千佛山东路,午后地表温度超过40℃。王瑞莲守着半车小米,不断地向过往的行人投去期盼的目光,可大多数人都行色匆匆,偶尔有人会停下脚步,看下牌子上的字,投来同情的一瞥。一天下来,能卖出的小米屈指可数。

济南的夏天酷热难耐,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汗珠,顺着她那饱经风霜的皱纹滑落,打湿了她胸前的衣襟。她的嘴唇干裂,却舍不得买一瓶水喝,只是时不时地从随身带着的一个旧水杯里抿上一小口。为了多卖几袋小米,她常常从下午一两点一直守到傍晚,长时间的站立让她的腰疼腿疼愈发严重,可每当想到病床上的孙子,她便咬咬牙坚持下来。

“小米怎么卖?”其间,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停下脚步。老人连忙打开布袋,露出金黄饱满的米粒:“小米是好心人给的,让我们卖出去给孩子治病。5斤一袋40元,10斤一袋的80元。”

女士扫码了100元,却只拿走一袋5斤装:“剩下的钱给孩子买些水果。”王瑞莲握着手机,看着到账提示,心里充满了感激,嘴里念叨着最朴实的话:“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鼻梁肿块背后的晴天霹雳

今年5月13日,对于这个原本平凡的家庭来说,是噩梦的开始。确诊前的半月,5岁的智智的鼻梁处莫名肿起一块,起初家人以为只是普通的上火,给他吃了些消炎药,可二十多天过去了,肿块不仅没消,还断断续续地时大时小。察觉到不对劲的家人赶忙带着孩子到县医院检查,拍了CT后,医生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建议他们尽快去大医院,因为孩子的情况可能不容乐观,疑似白血病。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智智的家人瞬间慌了神。正在青岛开网约车的智智爸爸,接到电话后,连夜赶回家中。而智智的妈妈徐丽红,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她不敢相信,原本活泼可爱的儿子,怎么会患上如此可怕的疾病。

听说千佛山医院小儿血液科在省内治疗血液病很权威。家人带着智智赶往济南治病。经过一番检查,徐丽红清楚地记着,当时医生神色严峻,孩子的血小板一直在降低,病情不容乐观,幸亏到院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们赶紧办理了住院手续。

为了确诊,智智接受了腰穿。在没有麻醉的情况,粗大的针头穿进智智的后背。他只是在进针的时候小声哭了几声,疼痛让他的小手紧紧掐着妈妈的手掐到发紫,愣是没再哭一声。事后,徐丽红问儿子:“当时不疼吗,为啥不哭?”智智给妈妈说:“如果我不忍住疼治疗,就得死,我不想死。”

化疗病房里的生命攻坚战

最终,确诊的结果还是来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为高危型。白血病,是一类恶性血液病,其中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正常血细胞数量减少,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像智智这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是让孩子的身体遭受着巨大的磨难。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孩子体内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正常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免疫力也变得极为低下。

为了控制病情,智智开始接受化疗。化疗的过程异常艰难,化疗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对孩子身体里的正常细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第一个疗程,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在这期间,智智需要注射大量的化疗药物,其中包含激素,这使得他的脸变得胖嘟嘟的,肚子也鼓了起来。

化疗药过后,可怕的副作用接踵而至,他开始感染发热,肺炎也随之而来,小小的身体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医院赶忙为他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输血等一系列治疗措施,这一个月下来,花费高达6万多元。

本以为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情况会有所好转,可没想到,第二个月复查时,医生发现智智体内的白细胞残留依旧很高,治疗并不乐观。为了能让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医生建议使用一种进口的自费药,一支9600多元。

为了孩子,智智的家人没有丝毫犹豫,四处借钱,咬牙决定用上这种药。8支下来,智智体内残存的白细胞终于被杀掉,但治疗费却像大山一样压向这个家庭。一家人四处打电话向亲戚朋友借钱,每一次借钱,都感到无比的艰难和无奈,但为了孩子,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为了筹款,不能再到青岛跑网约车的智智爸爸在济南跑起了外卖,智智爷爷继续留在青岛打工给孩子挣治疗费。妈妈和奶奶负责照顾孩子,一家人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的生命“续费”。

十多平方米出租屋里的希望微光

在化疗过程中,智智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胳膊上布满了针眼,已然无法下针,只能在胸部埋了置留针。他常常喊着肚子疼,浑身没有力气,走路都是轻飘飘的,几乎只能让人抱着。每次看到饭,他就感到厌烦,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水勉强维持。三次化疗下来,智智的身体已极度虚弱。每次化疗后,他都感染不断,血小板也反复降低。

但小小的他在几个月间好像就学会了不向命运低头。记者见到智智时,他戴着画有哪吒画像的口罩,穿着哪吒画像的短T。“春节时候,妈妈带我去看了哪吒的电影,我要像哪吒一样打败坏人,打败我身体里的‘怪兽’。”智智说。

在医院附近租的那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承载着一家人的悲伤与无奈。两张小床,不住院时一张给奶奶睡,另一张给妈妈和智智睡,而爸爸则只能在地上打地铺。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智智的药品,一家人挤在一起,虽然艰难,但却相互支撑着。

医生告诉智智家人,如果想延续智智生命,只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不移植,生存的希望是20%,移植后可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虽然已为治病花去20多万,经济已经入不敷出,但一家人还是想为孩子的生命再搏一把。

所以,王瑞莲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加入了“赚钱队伍”,在早上、中午给孩子做饭、送饭后,下午再出去卖米赚钱。6日傍晚时分,暑气渐渐消了下去,她却要收摊,匆匆赶回出租屋给孙子做晚饭。数着手里的钱,她露笑意,当天一共卖了七袋米,够给智智买两支营养剂。

收拾好推车,她慢慢往出租屋走。远处的医院灯火通明,她的孙子正在等着她。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  摄影: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