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办案超千件,法官李文桥代表山东法院系统受邀观看大阅兵
新黄河  昨天 21:57

新黄河记者:张帅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全国模范法官”代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法官李文桥参加了现场观礼活动,成为山东法院系统唯一代表。

观看完阅兵式后的李文桥表示,阅兵仪式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受阅队伍英姿飒爽、装备精良,“阅兵场上的整齐划一、令行禁止,体现的是绝对的忠诚、极致的标准和过硬的担当。”这激励他在今后的本职工作中,更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

阅兵观礼,既是荣誉也是使命

“看着受阅队伍英姿飒爽、装备精良,自己内心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激动。”李文桥在阅兵现场表示,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国力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法官,李文桥从阅兵式中感受到了某种共鸣——法律工作同样需要那种整齐划一的严谨和令行禁止的纪律。

模范法官由一组数字支撑

李文桥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曾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称号。参加工作15年来,他一直扎根在审判工作第一线,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数字能够最好地证明李文桥的工作成效。近三年来,他年均办案超过千件。自2019年9月以来,他平均每年处理诉前调解案件600余件,诉前财产保全案件150余件,审理诉讼案件超过500件。

他的服判息诉率超过90%,无错案、重大过失、重大舆情及违纪违法等情况,审判质效在全市名列前茅。

快慢有道,兼顾效率与公正的平衡

“急脾气,办案不等、不抻,不积案子。”熟悉李文桥的同事都这样评价他。一天的喧嚣结束后,他开始细细斟酌起当天开完庭的案件。“对法官来说,今日事今日毕,永远不可能,但要尽力多做些工作。”李文桥说。

然而,李文桥也有“慢”的时候。2024年3月,他审理一起5000万元的借款纠纷案,原告证据完整,被告未到庭,当庭判决看似合法合理。

但职业敏感让李文桥心生疑虑,他意识到近乎完美的证据背后必有隐情。他和同事前往多家银行调取原被告的银行流水明细,最终发现这是一起虚假诉讼。

“审理案件不能单纯追求指标,不能为快而快,必须高质量办好每一起案件,在向时间要效率的同时,也要让公平正义抵达。”李文桥如此形容自己的办案理念。

法理彰显人情,家事审判创新德州模式

李文桥不仅关注案件本身,更关注案件背后的人与情。他曾在判决书后附上一段判后语:“特别要强调的是,你们的孩子已经八岁了,你们心里应该清楚,其实孩子的心理已经受到了严重创伤。”

这段判后语背后是一起离婚案件。2017年5月,李文桥接手此案,女方情绪激动,坚决要求离婚。审理中,李文桥了解到双方并没有实质性矛盾,只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发生争执。

他没有简单地下判决了事,而是认真倾听双方意见、梳理矛盾焦点、疏导双方情绪。虽然没能换来原告主动撤诉,但他在作出不予离婚的判决后,写下了情真意切的判后语。

这份用心用情写就的判后语发出后,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双方都给他打来电话表示感谢,三口之家又回归正轨。

在他的推动下,法院家事审判改革不断深化,传统庭审模式转变为修复感情、弥合亲情的“圆桌式”“座谈式”庭审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家事审判改革的“德州模式”,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份、近200家法院前来参观学习。

参加完阅兵观礼后,李文桥表示今后在审判工作中,将继续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他勇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他知道,正如阅兵场上的整齐划一需要日常的刻苦训练,司法的公正也需要每个法官在每一个案件中精益求精。从北京返回德州,李文桥带着阅兵给予他的精神洗礼,重新回到了审判工作第一线。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