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在济南城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副经理余冰用十七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国企员工的责任与担当。他虽非党员,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构建起城市照明安全防护体系,让“安全”二字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为万千市民的夜间出行保驾护航。
现场溯源:把牢安全管控“最后一公里”
“安全人眼里容不下一粒灰。”2008年入职时师傅的这句叮嘱,成为余冰深耕安全领域的初心原点。2025年7月,北园高架路、工业北高架路LED灯具更换项目中,面对18米高空夜间作业的高风险场景,他坚持“防护装备零瑕疵”原则,逐一对作业人员的五点式安全带进行载荷测试。当发现一条副绳因日晒出现微裂、指甲轻刮即可带出毛刺时,他当即要求更换并严肃强调:“高空作业防护装备是生命线,任何瑕疵都可能酿成不可逆的事故。”随后,他蹲在晃动的作业车斗内,逐项复核防坠器、速差器的校验有效期,直至确认所有安全设施100%达标后才允许开工。此次作业实现零违章、零险情,项目负责人感慨:“他的专业监督为我们筑起了心理防线。”
制度革新:构建规范化安全管理体系
随着 LED智慧路灯、5G单灯控制等新技术在城市照明领域的广泛应用,余冰敏锐察觉传统安全制度已难以适配新场景。2025年,他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31项安全规程进行系统性拆解与重构,新增5类新型作业场景专属条款,将“带电调试双人双岗”“临时人员准入登记”等关键要求纳入红线管理。同步优化ERP系统安全模块,实现照明设施风险等级、维护记录的数字化动态管控,推动安全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制度实施首日,他在全员晨会上明确表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安全红线不容触碰。”通过半年实践,现场违章率同比下降38%,获上级部门“制度闭环管理到位”的专项通报表扬。
汛期守护:120天“战备”护民生的“守夜人”
每年6至9月的主汛期,是余冰全年神经最紧绷的120天。他以“白加黑、5+2”的坚守模式,践行“汛期不过、战备不止”的责任承诺。提前谋划应急保障,全面检查应急仓库,对抽水泵、防水挡板、应急灯等物资逐一清点维护,确保“人、机、料”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极端天气预警发布后,他坚守监控中心,紧盯200余路低洼路段摄像头,实时对接市防指调度指令,及时调度一线人员进行应急处置。2024年台风“格美”期间,他带队蹚着过踝雨水巡查低洼路段,在隐蔽检查井发现电缆接头热缩套管老化开裂,当即叫停送电并组织抢修更换,避免了短路停电事故,保障了周边6条道路照明正常运行。面对质疑,他坚定回应:“水淹一寸,隐患长一尺,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侥幸。”
风险前置:打造全链条防控机制
余冰始终坚持“风险再小也要当事故对待”的理念。2024年,他牵头完成8大业务环节、136项风险源的重新评估,绘制防汛“红橙黄蓝”四色电子风险图,实现隐患定位精确到单基灯杆。建立“发现-上报-处置-验收”全流程闭环机制,通过移动端影像取证、实时任务派发、限期整改反馈等功能,确保隐患整治全程可追溯,正是这样的机制,让城市照明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能力提升:创新安全培训模式
为强化全员安全意识,余冰创新推出《三分钟案例课》培训模式,将近三年典型事故案例剪辑成教学短视频,通过场景化呈现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2024年,公司安全培训覆盖率达100%,新员工实操考核通过率从85%提升至98%。有老师傅感慨:“以前培训是听道理,现在是练本能。”
初心如磐:诠释责任担当的时代内涵
十七年来,余冰先后获得“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集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但他始终保持清醒:“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设备出现异常时,他总能凭借专业经验精准定位隐患,践行着安全守护者的使命。
“安全人没有高光时刻,只有放心时刻。”余冰用十七年的坚守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每当夜幕降临,泉城万千路灯亮起时,每一束光芒背后都凝聚着他的责任与付出。这束名为“责任”的光,照亮了城市照明的安全之路,更成为激励全体员工立足岗位、担当作为的精神标杆。
通讯员:王开蕾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