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别怕”:一群年轻人的“动物快乐救助”
新黄河  2025年10月23日

新黄河记者:高鑫  

10月3日,一则高架桥上的动物救助视频在网络平台引起广泛关注。“救助也可以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不需要非得去求爷爷告奶奶。”29岁的济南小伙高懿杨,这位“啧啧别怕”济南动物救援公益组织的创始人,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公益哲学。

受访者供图

从宠物店主到救援先锋

高懿杨的救助之路始于四五年前,但真正成立组织,是在一年半前。在此之前,他经营着一家宠物店。那段经历成了他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

“我见过太多那种猫舍、犬舍,那种无序无良的繁育,对这些动物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伤害。”高懿杨回忆道。商业利益与生命尊严的冲突让他感到“残忍”,他毅然放弃了活体售卖,转而与合伙人在济南开设了一家动物医院。“医院是能直接地去帮助动物,而不是通过繁育等方式去伤害动物。”

组织的名字“啧啧别怕”源自一个温暖的念头。“大家呼唤小动物时,都会不自觉地发出‘啧啧’声,”高懿杨解释道,“我们希望用这个通用的‘暗号’告诉所有流浪动物:别怕,我们是来帮你的。”

与许多依赖社会捐赠的公益组织不同,“啧啧别怕”走了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

“我们现在组织已经近乎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了,”高懿杨自信地表示。过去,救助需要“求人”,即求人救援、求经济支持、求医疗资源。但现在,他们拥有自己的核心救援队员、志愿者、救援设备、自家的动物医院以及线上宣传渠道。

救助资金最初由创始团队自掏腰包,而如今,最大的开销——医疗,已被自己的医院承担。高懿杨坦言:“救助无非承担更多的是时间。对于钱来说,无非就是买装备、路费油费,这些不需要特别多,我们从不接受任何现金捐助或众筹,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

救援现场的惊心动魄与感人至深

救援工作远非一帆风顺。高懿杨分享了一次持续了八九个小时的漫长救援。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只小猫被困在通风井边,旁边就是十几米的深坑。

“志愿者甚至心脏病犯了去了医院,”高懿杨回忆道,他一个人跪在井边,几近休克。而就在他最艰难的时刻,周围的市民送来了风扇、冰水、冰糕和饭菜。当小猫最后一次跑到深坑边缘的狭窄落脚点时,现场十五六个人鸦雀无声。“我知道我不能再等了……好在还是成功救到了它。”救上小猫的那一刻,全场鼓掌,那一刻的成就感,他至今难忘。

但更让他感叹的,是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奇妙感应。“有时候,被困的动物知道是有人来救它了,它会来找我们,配合我们。”他提到前不久在高架桥上救援的一只小猫,“它站那等着我们,就恨不得都要扑入我们怀里了。”这种无言的信任,是支撑他走下去的重要力量。

拒绝“卖惨”,传递快乐,寻求同行

面对“作秀”的质疑,高懿杨非常坦然。“第一个,我不收钱,和钱脱钩了,基本就能缓解大半以上的质疑。”他关闭了网络平台的商品橱窗,救援视频就是他们行动最好的证明。“作假并不容易,一两条可以,上百条视频,没有这么多素材可以去拍。而且现在在公共平台作假很容易被曝光,我们做这么久了,没有收到过任何一条曝光信息。”

翻开“啧啧别怕”的平台账号,视频基调多是欢乐与高效。高懿杨想打破公众对动物救助者“穿得破破烂烂,哭穷卖惨”的刻板印象。“我们想传递给大家一种理念,救助也可以是阳光、积极、开心的,大家可以凑在一起变成朋友,一起去做这种积极向上的事情。”

让爱终止流浪

目前,真正的挑战在于为获救的动物找到家。随着救援量增大和领养审核趋严,基地内“暂存”的动物比例已高达60%。

除了积极为动物寻找领养家庭,高懿杨和团队更致力于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数量。他们采用国际公认的人道主义管理方法——TNR(抓捕-绝育-放归),并在放归时为动物耳朵打上标记以示区分。

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理念触达更多人,他们频繁举办公益活动。除了常规的线下领养,团队还走进社区为孩子们进行公益讲解。“核心不是领养,而是教育,”高懿杨强调,“教孩子们如何与陌生动物安全相处,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如何去帮助它们。”

采访最后,高懿杨呼吁道:“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把这份压力分摊一些,也让这份快乐传递得更远。”他和“啧啧别怕”的故事证明,救助不仅是悲悯与拯救,更可以是一场充满智慧、力量与阳光的积极行动。

剪辑:高鑫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