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被一股“情绪”力量点燃。火出圈的“青岛啤酒交易所”、只加快乐不加油的啤酒加“油”站、全国首个“啤酒+情绪释放”沉浸式乐园……这些创新体验,让啤酒成为满足消费者情绪需求的“液态疗愈”良方。在青岛,啤酒正加速从饮品向情感伙伴的角色转变。以情感共鸣、心理满足为核心的“情绪经济”正从消费新现象跃升为驱动青岛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疗愈“药方”有“酒引子”
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年轻一代难免面临工作、生活等多重考验,他们渴望获得情感宣泄或是心理慰藉。《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情绪成为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买单。
“花钱买快乐”消费新趋势日益凸显,其背后清晰地呈现了情绪消费带来的变化:消费品的功能价值正在向情绪价值转化,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情感共鸣和精神愉悦付费。
今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成为这种情绪消费的集中释放场域。追求小众和个性化表达的年轻人、在碰杯中谈笑畅想的中年人以及共享家庭温馨时光的许多家庭,不同群体的情绪需求在这场节庆狂欢中被鲜明感知和满足。
在啤酒节老城会场,青岛啤酒以“1903青岛酒馆MIX・淘醉里院”为核心,重磅打造了“情绪发酵厂”。作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微醺情绪实验室创造了一个智能互动“情绪调酒”空间,通过趣味互动,为消费者诊断当下心情,并奉上一杯定制的“情绪特饮”。此外,“好运贩卖机”“压力释放场”“微醺外放区”等多个特色体验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沉浸式的情绪回应和释放渠道。
当啤酒成功接住了疲惫、迷茫与雀跃等情绪,它就成了消费者自我疗愈的“药引子”。
互动体验拉满情绪价值
啤酒加“油”站无疑是本届啤酒节最吸睛的创意之一。凭借“油枪变酒枪,酒杯是油箱”的巧妙构思,青岛啤酒加“油”站成为啤酒节的磁力场,吸引市民游客源源不断前来“加油”。
“95#鲜啤加满”“来杯92#蓝莓口味果啤”,市民游客精心挑选心仪口味。为满足多元需求,青岛啤酒加“油”站供应当日新鲜下线的原浆、白啤、鲜啤、荔枝果啤、葡萄果啤等7种口味产品,并特别配备恒温冷藏系统,精准控温在0-5℃,确保每一杯啤酒都冰爽醇厚,口感最佳。
而早在啤酒节之前,另一个极富创意的体验项目——青岛啤酒交易所就已出圈,成为网络顶流。在这里,消费者的每一次扫码购买,都直接影响30种啤酒的实时价格涨跌。类似“股票交易所”的互动模式、直观的环形屏幕和实时跳动的数据,让市民游客犹如置身交易所,化身“交易员”,体验价格涨跌带来的紧张刺激。
爆火后的端午假期,青岛啤酒交易所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单日啤酒销量突破120万毫升,展现了其火爆程度。这股热度延续至啤酒节,崂山会场和西海岸会场,也都设置了这一体验项目,成为市民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之一。
将情绪消费做成持久生意
青岛国际啤酒节是情绪释放和满足的重要场域,但节庆狂欢后的情绪需求该如何持续满足?情绪消费该如何转化为持久动力?
聚焦这类思考,青岛啤酒不断丰富产品体系,积极拓展消费场景边界,探索即时零售和跨界融合,将“情绪消费”延伸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末梢。
去年,青岛啤酒与美团闪购合作,在全国34座城市上线了1000家青岛啤酒品牌专营旗舰店——青岛啤酒新鲜直达,借助美团闪购“30分钟保冰送达”的能力,满足消费者下班即享、深夜解压等即时性情绪放松需求,让“舒适”触手可及。
2024年,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的成交额首次突破10亿元。今年上半年,受青岛白啤、奥古特、青岛原浆、纯生等重要产品高速增长带动,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销量快速增长。
即时零售渠道销量的持续增长,印证了日常化情绪消费的市场潜力。
同时,青岛啤酒还积极开展多元跨界融合,打造“啤酒+”情感新生态。青岛啤酒先后联合时尚品牌 KARL LAGERFELD推出第二季合作限定系列,打造沉浸式潮流派对现场;与乐事联合创新啤酒风味的薄脆产品,推出乐事经典啤酒味薯片;开发啤酒冰淇淋“啤咔冰”和新式茶饮“茶愉玖”等清凉饮品。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新消费时代的底层竞争密码是情绪共鸣能力。青岛啤酒通过产品创新、场景构建、体验革新、生态构建等系列举措,成功将品牌转化为一种鲜明的生活态度与情感符号。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即时情绪需求,更构建起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这正是其情绪消费策略得以持续深化并驱动增长的关键所在。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