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山东 | 经略海洋,山东奋力谱写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蓝色篇章”
新黄河  昨天 18:08

新黄河记者:薛冬  

山东,依海而立,向海而兴,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山东半岛蜿蜒入海,拥揽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海岸线。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海上也有一个山东”。

近年来,山东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提出建设海洋强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奋力“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7.1%,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拉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山东,正在谱写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蓝色篇章”。

海洋牧场:深远海的“蓝色粮仓”

从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港起航,搭乘养殖运输船,几个小时便能抵达位于长岛南隍城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在这里巍然矗立着一座座大型“海上粮仓”,这就是来自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网箱。

2023年,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成立。作为中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正以更大力度深化产业培育模式变革,据了解,为了擦亮这张新名片,长岛正以更大力度深化产业培育模式变革,“大渔带小渔”接力养殖便是探索出的新模式之一。

2024年,全省海洋渔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全省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数量达65个,占全国总数的21%。海洋牧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牧场观测网,国家级海洋牧场总数达71处,占全国的38%,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由此可见,山东海洋渔业的雄厚底蕴与强劲实力可见一斑。

图源:新华社

也是在这一年,山东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在山东,以渔业为代表的传统海洋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装备的加持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3月1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进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情况。发布会上,山东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建东提到,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山东经略海洋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是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的生动体现。

港口串联,世界级港口崛起

从每个清晨到日落,青岛港如约开启吞吐万汇、奔流不息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起航走向世界,来自全球的货物在这里进入中国市场。

图源:新华社

在山东曲折绵长的海岸线上,有26个大大小小的港口,它们依次排开,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其间。近年来,山东以港口整合为纽带,逐步构建起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等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在青岛港,满载千余辆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将装船启航前往海外市场;在日照港,满载煤炭的列车沿瓦日线抵达;在威海港,来自韩国的汽车配件正乘巨轮靠岸……

当前,山东港口发展成绩亮眼,目前建成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日照石臼港区、岚山港区、烟台西港区等多个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LNG码头和邮轮码头……

依托山东港口群加速一体化整合,山东正构建起“航线+班列+内陆港”的全流程服务网络,国际物流大通道愈加畅通。对内,连着全国近百个产业集群;对外,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山东港口目前开通外贸航线超过260条,航线数量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说。

“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山东省委、省政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2024年,山东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世界级港口群的崛起,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新引擎。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值得期待

近些年,山东不仅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的海洋旅游新业态、新场景也层出不穷,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每一次心动与抵达。

在日照市万平口沙滩,游客在休闲消夏。图片源自新华社

除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山东正加强海洋文化遗产利用保护、不断优化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成功打造出“沿着黄河遇见海”“好客山东仙境海岸”等知名海洋文旅品牌。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烟台长岛南北长山旅游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威海烟墩角村被联合国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入选第一批全国旅游公路项目名单;日照阳光海岸露营公园营地获评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离不开海洋战略人才力量。近年来,山东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引进培育涉海高层次人才224名,突破海工装备研发等97项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全职住鲁海洋界院士达22人,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名,数量居全国首位;海洋领域国家、省级领军人才突破4500名。

开放是海洋的天然属性,合作、开放、包容、共赢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5年的9月7日—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在青岛举办,公开信息显示,这次论坛将吸引来自六个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加本次论坛活动,助力山东海洋开放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延伸。

九万里风鹏正举。海洋经济向远向深发展,一个“海上山东”正以磅礴之姿勇立潮头。

编辑:曹梦佳  校对:王菲  美编:李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