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云平台汇聚3800余万字文献,打造全球墨学研究高地
新黄河  10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10月13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召开。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康凤霞介绍,中国墨子学会是山东大学与滕州市联合发起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秘书处设在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学会始终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使命,在学术研究、传承弘扬、宣传普及等领域深耕细作,成效显著。

精研深掘,构建学术研究高地

打造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文献矩阵。组织专家完成《墨子大全》(100册)《墨子训释》等编纂,奠定学术研究坚实基础;主办《墨学研究》杂志,编辑出版十五辑《墨子研究论丛》、三辑《鲁班研究论丛》,发表中外专家论文1000余篇;建设“墨子云”数据平台,构建3800余万字的墨学文献数据库,为中外研究者提供免费检索服务。

推动墨学课题研究与现实议题融合。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墨子》《墨学大辞典》等10项国家社科项目;围绕“墨家‘兼爱’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墨子科技思想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主题攻关,以传统智慧为破解全球共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打破人才队伍建设地域学科壁垒。将高校学者作为重要研究力量,深化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联动;与英国、比利时、韩国、马来西亚等海外院校建立联络机制,吸纳海外学者参与,为文化传承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创新传承,拓展文化弘扬格局

打造优质节会品牌。累计举办1届全国、14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专家参与,推动墨学研究走向国际;打造9届墨子文化节、6届鲁班文化节、2届墨子“小孔成像”学术研讨会,实现学术深度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建设线上线下阵地。“墨子云”数据平台存储文献超5TB,累计访客超100万人次;“中国墨子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超14万,年均推送各类信息300余篇(条);联合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组,制作6集墨子鲁班专题节目,参与制作52集动漫《科圣墨子》及5集纪录片《墨子》。推动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成功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参与墨子鲁班古代科技文化展览馆建设、墨子科技文化城4A景区创建,助力滕州打造“墨子家乡善城滕州”文旅品牌。

拓宽海外传承路径。2022年联合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达成共建文化传播平台共识;2023年与香港鲁班广悦堂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文创开发与文化交流;同时依托海外“鲁班工坊”“班·墨学院”,在技能培训中实现“技艺传授”与“文化浸润”双重效果,推动墨子鲁班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广泛宣传,丰富文化普及载体

构建分层分类研学体系。针对不同群体,以“文化感知+动手实践”为双核心,设计开发“博物馆里过大年·诵读墨子三字经”、“探秘墨子力学·致敬匠心劳动”实践课等7个品类课程,确保文化普及与实感体验相结合。

开展文化宣讲。举办墨子读书班、线上墨学对话会,邀请杨武金、解启扬等专家,围绕墨经逻辑学、墨家政治观等主题开课,吸引全国3000多名墨学爱好者参与。推进“五进”工程,让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滋养群众精神,赋能发展实践。

开发文创产品。支持滕州文旅集团等企业推出墨子鲁班系列文创产品5大类200余款;2024年联合山东工艺美院成立“现代产业学院”,举办鲁班文创设计大赛,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与香港鲁班广悦堂等合作,开展文创跨境开发展示,实现了“产品走出去、文化传出去”。

中国墨子学会将继续扛起传承发展责任,在墨子鲁班文化传承发展道路上持续发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俞丹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