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柴颖颖
7月18日,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掘进突破3000米,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建设进入“加速冲刺”阶段。
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是济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标杆性工程,全长约5755米,其中盾构段长约3290米,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60公里,采用一台开挖直径达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施工。
中铁十四局高级工程师周祥介绍,“山河号”盾构机先后下穿黄河两岸大堤、黄河等敏感地区,关键掘进段近3000米,区间内“钙质结核”地层占比大,极易造成刀具磨损和卡泵现象。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通过刀具镶嵌金刚石贴片、前仓门加装鄂式破碎机、排浆泵前段配置双管路液压采石装置等举措,破解不良地质带来的施工难题。
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其特殊的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和历史变迁,让地下工程施工如同在“变幻莫测的迷宫中穿行”。
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薛永超介绍,为更有效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项目团队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发“五官一脑”智能系统,搭载的超前地质预报、地层界面识别等智能化装备系统,犹如为盾构机装上眼睛、耳朵、鼻子,智能感知与认知能力全面提升,盾构机施工的信息汇集到“人工智脑”,由辅助决策支撑系统多维度对比分析及智能决策,精准判断掘进工况的性质,确保掘进施工的安全与稳定。
与常规双隧相比,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采用单洞双层设计,既节省地下空间,又减少约15%投资。项目团队针对“内部结构工序多、作业空间狭小、工序交叉复杂”等多重挑战,创新性设计上层车道板浇筑移动式液压台车,预留下层运输通道,确保盾构掘进所需的管片、箱涵等物料运输车辆以及人员通勤车辆正常通行,实现内部结构施工与盾构掘进的“双线并行”,为项目整体施工进度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山河号”盾构机已平稳穿越一级水源保护地沉砂池、黄河两岸大堤等多个风险源,掘进完成总长度的90%,创造了月进尺426米的17米级盾构掘进的世界纪录。
连日来,夏季连续高温也给施工带来严峻考验。中铁十四局项目党支部书记薛正生表示,工人的健康是效率的基石,更是安全的底线。对此,项目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发放防暑降温物资,加强一线作业人员体检,开辟就医“绿色通道”,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
隧道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互联互通,有力推进起步区建设全面提速,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